文史專家——天后宮的有效保護離不開群眾支持
泉州天后宮歷史淵源深厚,想要窺探一二,繞不開一本書——《泉州天后宮志》。
“最開始萌生編撰宮志的想法是在1985年。”作為《泉州天后宮志》的執行主編之一,原泉州市文物保護中心研究員陳鵬鵬回憶說:“那時候,我們在文化部文物事業管理局研究員王振鐸老先生的鼓勵下,對全國沿海的天后宮史跡開展了一次調查,收集了許多與媽祖信仰相關的資料,其中也包括泉州天后宮,這為我們后來修宮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11年4月,《泉州天后宮志》編撰工作正式啟動,由時任泉州天后宮文物保護管理處主任的唐宏杰牽頭,陳鵬鵬與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研究員李玉昆、國立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范正義為執行主編,4人同步啟動資料搜集工作。后因工作崗位調整,編撰工作中斷3年,于2014年重啟,歷經兩年,終于在2016年編成出版。《泉州天后宮志》全書大約30萬字,分為上下兩卷,詳細收錄了泉州天后宮殿堂營建、碑碣匾聯、祀神祭典、相關人物傳記、現代機構管理等內容,可謂是泉州天后宮的“百科全書”。
“泉州天后宮歷經數百年,許多文獻資料和民間文物都已經散佚損毀,給編撰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李玉昆說,“好在當時在資料征集過程中,得到了天后宮周邊許多群眾的支持。例如泉州七中老教師謝志雄、盧震凡便慷慨提供了不少天后宮的老照片。”
李玉昆坦言,泉州天后宮的歷史風貌能夠保存至今,離不開周邊群眾的共同保護。“特別是宮里那幅清代‘敕封天上圣母’壁畫,動蕩時期,如果沒有當地群眾用墻灰覆蓋保護,可能已經被人為損毀。”李玉昆說。如今,這幅壁畫仍然完整保存,并翻拍成照片,收錄在《泉州天后宮志》中。(記者 郭雅瑩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