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清明小假期,自然少不了品嘗古早味美食,解鎖舌尖上的古城。泉州的小吃都藏在街頭巷尾里,在找尋美食的過程中,又能走街串巷游玩,這也是打開假期生活的一種有趣方式。
節氣美食必不可少。昨日,位于中心市區的幾家潤餅皮店早早就排起長隊,前來購買潤餅皮的市民絡繹不絕。“清明在閩南是重要的‘八節’之一,俗諺中有‘清明沒返來無祖’之說,家家戶戶都吃潤餅這一傳統特色美食。桌上備好餅皮和各種配料,內餡譬如炸米粉、海蠣煎、香菇、香菜、芫荽、豆腐干條、蛋皮條、胡蘿卜絲、炒滸苔、花生碎、白糖、高麗菜丁、花菜丁、蒜頭之類,大多以應季的時令食材新鮮適口,此時胡蘿卜最甜,海蠣最肥,內涵豐富,皮薄細致,食用最有營養價值。”閩南文化研究學者洪泓介紹說。
對于地道的泉州人來說,遵循傳統早已融入日常生活,對于外來游客卻覺得新鮮不已。“路過西街看到好多人排隊,我也好奇地買了一盒包好的潤餅,一口咬下去,感覺口感層次很豐富,脆的、咸的、甜的,多種口感一起包在餅里,第一次吃,覺得挺好吃。”從江西來泉旅游的張女士說,這次假期她第一次來泉州旅行,其間品嘗了石花膏、滿煎糕、潤餅、牛肉羹等特色美食,在尋找美食的過程中深入背街小巷,感受泉州的煙火氣和慢生活,“回去后要跟朋友們推介這座寶藏城市,好玩又好吃,一路發現驚喜,絕對不虛此行。”
品類多樣的特色小吃經過創意混搭,成為不少年輕人追捧的“限定款”。比如,滿煎糕與蛋糕巧妙結合,東西方甜品經過巧妙融合,竟有了另一番體驗,成為蛋糕店里的爆款。而古早味的油條配上咖啡冰淇淋,一口咸香一口冰爽,中和了冰淇淋的甜味,也調節了油條的油膩。還有石花膏咖啡,咖啡里加入傳統石花膏,讓人耳目一新。“很多本地人或者游客都很愿意嘗試這些創新的食品,特別是年輕人,很多覺得傳統的美食過于甜膩,結合咖啡、茶、蛋糕等元素后,既有創意又增添了新的風味,頗受好評。”承天巷一家咖啡館的甜點師李先生介紹,不少游客通過品嘗食物,更加體會到泉州包容、多元的城市特質,也對泉州美食的印象更深刻。(記者 殷斯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