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吳天亮(1921年—1946年),曾名吳新、許竹、清江、希明,福建晉江人。1932年任白垵村兒童團團長,1934年加入共青團,1938年經晉南工委書記李剛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10月任中共白垵支部書記。1942年1月任泉州臨時工委書記。1946年2月,吳天亮被反動當局殺害,年僅25歲。
“除夕當天,8年未見的二哥第一次回來與家人吃了一頓年夜飯,那是家里從未有過的幸福時光,但才沒過幾個小時,二哥就被特務抓走了,幸福時光轉瞬間變成全家人最痛苦、最黑暗的時刻。”年近九旬的吳昭明回憶二哥吳天亮被抓的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我當時只有14歲,眼睜睜看著他被門外埋伏的10多個特務打昏抓走,那種無力挽回的痛苦一生都無法忘懷。”
吳天亮,1921年7月2日出生于晉江縣白垵村的貧農家庭。他8歲進白垵村三民小學讀書,既是家里的好幫手,也是學校的好學生。1932年,中共晉南縣委委員蔡華西來白垵村任小學校長,蔡華西選拔了吳天亮等20多個學生和校外10多個窮孩子組成共產主義兒童團。年僅12歲的吳天亮,被選任兒童團團長。1932年至1936年期間,吳天亮帶領的兒童團小伙伴們擔負站崗放哨、通訊聯(lián)絡、偵察敵情、張貼標語、散發(fā)傳單等工作,成為白垵黨支部的得力助手。1938年5月1日,吳天亮經晉南工委書記李剛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熟悉吳天亮的戰(zhàn)友都對他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和超群的記憶力稱贊有加,尤其佩服吳天亮為嚴守黨的機密而作出的艱苦努力。1940年,吳天亮任中共泉州中心縣委政治交通員,奔走于晉江、南安、惠安和永春等縣之間。為了工作方便,他學會莆田話。凡是需要傳達的重要文件,他都先把內容一句不漏地背熟,直接用口頭傳達,準確無誤。1941年10月,時任中共泉州中心縣委書記許運伙犧牲,1942年1月,閩南特委決定將泉州中心縣委改為臨時工委,吳天亮任中共泉州臨時工委書記。同年4月,泉州臨時工委撤銷改為特派員制,吳天亮任特派員。 1943年3月,泉州黨組織分為泉州地區(qū)和永德大地區(qū),吳天亮任永(春)德(化)大(田)地區(qū)黨的特派員。
吳天亮童年便參加革命,常年為人民的解放事業(yè)做了不少的工作,反動當局把他視作眼中釘,早已暗中派人偵緝。1944年,反動當局曾將吳天亮父親當作人質關押在鄉(xiāng)公所。其父年老體弱,挨餓受氣便染了重病,贖釋到家沒幾天便去世。得知此消息后,吳天亮在悲傷之余,更加堅定了革命的決心。1945年底,閩中直屬支隊在十字格召開武裝工作會議,會議決定委派吳天亮回沿海地區(qū)組織一支工作隊到德化開展工作,同時籌措一筆經費。1946年2月1日,吳天亮回到白垵,恰逢除夕,他便回家同家人一起吃年夜飯。晚上9時許,吳天亮告別家人,一打開家門,國民黨特務10多人向他猛撲過來,不幸被敵人打昏后架走了。
“人生總有一死,死對于我們這種人來說并不可怕,可惜我不能親眼看到大家過和平幸福的日子!”1946年2月6日,胞弟吳天圖到泉州探監(jiān),吳天亮感慨地說,又鼓勵弟弟要承受住打擊,要更加堅決地同敵人繼續(xù)斗爭。同年2月21日,吳天亮被押送到莆田看守所。敵人企圖用美色和封官作為誘餌,軟化吳天亮,但他始終不為所動。2月23日下午,吳天亮被帶到莆田東郊東巖山報恩寺后殿,遭受酷刑逼供時被殺害,年僅25歲。
新中國成立初期,為紀念烈士吳天亮同志,割州、潭頭、洋宅、洋尾、白垵、砌坑等自然村被劃為內坑天亮行政村。1995年,白垵村的三民小學在新校舍落成之時,專門在新教學樓設立了“地下革命斗爭史室”,把吳天亮等烈士的事跡撰文放進設立的專窗內,成為學校德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同時,晉江內坑鎮(zhèn)政府還把吳天亮等烈士的英雄事跡和傳奇故事及相關資料、圖片,收入中共泉州中心縣委歷史紀念館。(記者 陳森森 通訊員 洪逢春)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珍稀 “訪客” 西黃鹡鸰現身 泉州鳥類家族2025-04-11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