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生死歷險留下三枚革命“勛章”
拄著拐杖,戴著黨徽,97歲的傅維葵和94歲的丁淑寧,凝視著剛剛領取的“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目光深沉。在傅維葵的講述中,我們仿佛回到了73年前的今日,那一場驚心動魄的“泉州劫獄”斗爭。
九旬伉儷同獲“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
傅維葵出生于1925年,祖籍南安,早年就讀于集美水產學校。學生時代,受學校圖書館管理員洪遂明指引,他認真學習了《共產黨宣言》《大眾哲學》等進步書籍,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母親支持我干革命,她相信我做的事是對的。”1945年,他在許集美、施能鶴的介紹下,加入地下黨組織。
硝煙彌漫的日子,危險很快來臨。1947年初,傅維葵與戰友在安海被抓了。“當時我還年輕,不在國民黨警察局的名單,叛徒也沒有認出我,監管比較松,第二天我便找到機會逃脫了。”
傅維葵沒有被第一次歷險嚇倒,而是激發了更強的斗志。1947年3月,他在戴云山戰斗中又一次被捕,關押于泉州監獄。監獄看管員林萱,被戰友說服投身革命,帶著他們成功越獄。此為第二次歷險。
1947年11月7日,因特務告密,地下黨鄭家玄、黃竹祿在金淘嶺后村溫厚小學被捕,次年被秘密殺害。一起工作的傅維葵,剛好受老鄉邀請去家里幫忙寫信,在第三次歷險中與死神擦肩而過。
第四次歷險,正是震驚八閩的“泉州劫獄”事件。1948年6月28日,中共泉州中心縣委派出軍事骨干,僅用一張竹梯、兩發子彈和不到五分鐘的時間,就成功營救出五位被關押在泉州監獄的黨內干部,傅維葵便是其中之一。時間回到當年6月初,傅維葵因叛徒告密在南安大盈鄉被捕。“我佯裝配合,讓敵人捆綁。”他慢慢地起身,用不再挺拔的身軀,演示了如何將雙前臂重疊,以便于自行松綁掙脫的動作。遺憾的是,當天半夜,他還沒成功逃脫就被看押的兩個敵人發現,于是,他沖上前去搶奪敵人的槍支,卻被當場擊中左胸,肺部被擊穿,血流如注。“當時哪有時間想太多,為了信仰,就跟敵人拼了,拼得過就過,拼不過就犧牲。”羈押途中,時任中共泉州中心縣委書記的許集美偶遇重傷的傅維葵,苦于暫時無力營救,便通過關系將盤尼西林送進牢房給他醫治。不得不感慨生命力的頑強,經過20多天,傅維葵奇跡般康復,并在援救中成功脫險。
1948年8月,中共泉州中心縣委成立E區區委及武工隊,傅維葵任區委書記。10月15日,他和兩個戰友在南安官橋仙枝村開會,被特務發現。與敵人戰斗了一夜,三人在拂曉時分頭突圍,其中一人壯烈犧牲,一人不幸被捕。第五次歷險,傅維葵左臂中彈,左手中指被子彈擊中骨折,再次幸運脫險。
一次次把自己置于險境,緣于傅維葵革命理想高于天;一次次化險為夷、死里逃生,得益于傅維葵和戰友們善于創造條件、有勇有謀。“當年,我只有一個信念,只要堅定地跟黨走,我們就一定能勝利。”
時間車輪滾滾向前,隨著戰友一個個離世,傅維葵成為“泉州劫獄”斗爭的最后一個地下黨在世者。這些年,他先后獲得了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福建解放60周年、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等各類紀念章。可對他而言,最特殊的,莫過于左胸、左臂、左手的三處槍傷,那是三枚用革命熱血澆鑄的“勛章”。“它們同屬于我那些逝去的戰友們。”在他看來,紀念章見證著戰友們為黨徽添彩、為國家奉獻青春的歲月。
紀念章,同屬于他的愛人。傅維葵和丁淑寧相識于福建人民革命大學,共同的革命理想,讓他們走到了一起,從革命歲月走到了和平年代。那些生死過往,是他們眼里的光、血里的熱,激勵著他們繼續前行。今年,他們走進了結婚的第70年,和全國710多萬老黨員一起,獲得了“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光榮在黨50年”這幾個字,寓意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攀高峰、永葆青春。是的,心中有信仰,他們永遠年輕。
□記者 黃小玲 陳云青 林勁峰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