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魚巷微改造工程榮獲“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創新專項”一等獎,泉州古城“雙修”中山路(莊府巷—涂門街)綜合整治提升項目榮獲二等獎
泉州古城保護提升項目示范全國
綜合整治提升后的中山路 (陳英杰 攝)
不少游客來金魚巷感受古城文化 (陳小陽 攝)
在一張寫著“規定南街各店改筑門面之圖”的綠色規劃紙上,按三十二分之一比例,詳細規劃了各個剖面的尺寸和樣式,這張珍貴的有著近百年歷史的泉州中山路規劃圖紙是從街區老居民家中找出來的。在整個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繕過程中,老居民紛紛提供珍藏的古城老照片、老圖紙、老報紙,和古城保護工作人員一起探討家門口街巷的保護方案,豐富的歷史資料為恢復街區歷史原貌提供重要支撐。泉州堅持“見人、見物、見生活”的古城保護模式,一場從官方到民間的保護接力賽,讓“世界的古城、活著的古城”愈發深入人心。□記者 殷斯麒
街巷綜合提升 不打麻醉藥的“微創手術”
不久前,中國建筑學會對2019—2020年建筑設計獎評審結果進行公示,金魚巷微改造工程榮獲“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創新專項”一等獎,成為全國四個一等獎項目之一,泉州古城“雙修”中山路(莊府巷—涂門街)綜合整治提升項目榮獲二等獎,泉州古城保護提升項目示范全國。
獎項實至名歸,背后是城市建設者的高瞻遠矚和匠心巧思。以金魚巷271米的改造為例,始終堅持“微干擾、低沖擊”的原則,既保留不同歷史階段的空間,形成記憶疊加,又展示出原居民原真生活狀態;而中山路(莊府巷—涂門街)綜合整治提升項目,則創新性地從傳統“一層皮”式整治向街區縱深進行延伸,從建筑立面延伸至房屋,從街巷延伸至院落,從空間環境改善延伸到街道消防、排污、交通等一系列功能的完善與整治。在修繕古城街巷中,尊重歷史傳承特點和古城成長規律,巧思中不乏樸拙的匠心,這也正是泉州古城保護工作能得到學術界肯定,保護利用水平能走在全國前列的原因所在。
古街巷就像是飽經風霜的老人,禁不起大動筋骨,采用更加溫和的施工方式成了共識,針對背街小巷不打麻醉藥的“微創手術”應運而生。“我們選擇的是‘自找麻煩’的方式完成街巷保護提升,最大程度不影響居民日常生活。”市古城辦建設組工作人員介紹,為解決工程帶來的停車難題,項目組就近搭建免費電動車停車棚,提供充電。專門成立水電便民服務小組。設置24小時免費保安、保潔,設置商家導購牌,為商戶引流。為了降噪,研發出可移動的吸音“神盒”,為了不阻塞出行,專門定制了小型鉤機、小型三輪運輸車、小型破格機、微型打樁機等特殊的微型化施工設備。
10批古城講解員 人人都是古城文化傳播者
連日來,由泉州古城辦、泉州市文旅局主辦的第九屆泉州古城講解員培訓班正在如火如荼舉行,以西街片區為主題,近百名學員深入片區的主要景點開元寺、肅清門廣場、陳厝巷藝術1915、西街、裴巷、爐下埕、新街等,系統地學習西街片區文化知識。通過課堂授課、網絡直播、現場示范講解相結合的方式,更深入了解古城文化,講好古城故事。
從2017年舉辦首次古城講解員培訓開始,就不間斷舉行招募和培訓,僅今年就計劃舉行10批次古城講解員培訓,市民報名參與的熱情高漲。由普通市民組成的百名古城講解員,成為活躍于背街小巷的文化使者,也是古城的“活地圖”。泉州古城保護從不是曲高和寡,而是充分調動市民群眾的參與,每個人都懷揣著一粒“火種”,以文化自信感染著更多的人,把“光明之城”的故事講給全世界聽。
引導+扶持 以文化濃度稀釋商業密度
如何既保留文化韻味,又布局符合旅游度假區游客需求的商業業態,是泉州古城保護發展的必答題。為持續吸引優質業態入駐中山路及周邊商圈,近日,《扶持中山路及周邊商圈業態提升若干措施》新鮮出爐,提出租賃符合條件的國有資產商鋪的商戶,如屬于非遺傳承人、大師工作室、傳統老字號企業的,根據國家級、省級、市級三個等級,按評估租金分別給予最高下浮40%、30%和20%的優惠扶持;屬于老店新態(新業態與老店招相符)的商戶,按評估租金給予最高下浮30%的優惠扶持。
這樣的“大禮包”彰顯了泉州政府以文化業態活化古城的信心和決心。實際上,業態的引導已經打出組合拳——陸續出臺《泉州西街(鐘樓至新華路)經營業態管理實施方案》《泉州中山路及周邊商圈經營項目目錄清單》,詳細列出經營項目正負面清單,引導古城核心區業態規范發展,重點培育特色文創產業。此外,還在街頭巷尾中精心布點藝文空間,輪番舉辦文化展覽,用文化的濃度稀釋商業的密度。
如今,舊館驛25號成了“舊驛新藝”閩南藝文新空間,引入“非中實”掌中木偶戲劇團沈藝捷南偶表演實驗劇團。臺魁巷7—1號的“泉州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展”,用藝術形式和視覺語言,展現泉州民居營造深邃的工藝智慧;象峰巷7號浪a冊店作為文化復合空間,展示懷舊海報、小人書、連環畫等;中山路175號展覽藝術大師蔡國強照片展。金魚巷有南音閣,每周定時演唱,在街巷漫步時就能與千年活化石撞個滿懷。咖啡廳與茶館相得益彰,民宿里天南海北的游客體驗著地道老泉州生活,古老與時尚并立,老居民與年輕創業者和諧共生,構成了一副耐人尋味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