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1月4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備受關注的泉州大橋及接線拓寬改造工程,迎來新進展。記者獲悉,歷時近一年,該項目的征遷穩步推進,按時完成征遷攻堅工作,為工程建設提供了用地,項目進入了全面施工階段。
項目建設現場(建設單位供圖)
按時完成任務 跑出征遷“加速度”
去年底,泉州大橋及接線拓寬改造工程項目啟動征遷,穩步推進相關工作。
據介紹,本次征遷的范圍涉及鯉城、豐澤、晉江三個屬地,共完成了0.132萬平方米的房屋拆除工作,完成了0.098萬平方米的土地征收。
“鯉城區臨江街道,共有11幢房屋20戶被劃入此項目征遷范圍,征收面積1653.57平方米。”臨江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確保征收工作順利,臨江街道協同相關社區提前了解被征收戶家庭情況及存在困難,為征收工作順利開展打下堅實基礎。臨江街道征收工作組啟動征收工作后,僅用7天便完成征收任務。
泉州大橋及接線拓寬改造工程豐澤段需征遷用地約15.5畝,涉及房屋征收78宗(其中民宅38宗,房改房40宗),征遷房屋總面積19217.96平方米。豐澤區泉秀街道啟動項目征遷后,合理統籌調配人員力量,抽調街道、社區骨干組成最強力的專班。工作人員深入開展上門入戶、廣泛宣傳政策、解釋方案、復核面積、商談協議等,耐心細致解答群眾疑問,全方位、立體式推進項目征遷。
晉江市針對省級、泉州市級重點項目征遷攻堅實行每周通報,強力督辦推進,提前完成征遷,再次詮釋了項目征遷“晉江速度”。
提供建設用地 項目工程“全面開花”
今年8月,泉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2021年泉州市“抓征遷交凈地百日攻堅”行動方案》,將該項目的征遷工作納入征遷(掃尾清零)項目。
記者走訪中發現,該項目涉及征遷屬地,有的存在征遷的歷史遺留問題,起初征遷人員一籌莫展。《方案》的出臺,泉州市城建辦牽頭督促,從市、區兩級政府到街道、社區,各相關單位齊心協力,最終攻克征遷難關,提前完成了征遷任務。比如,豐澤區、鯉城區對歷史遺留問題加大處置力度,把簽協議、騰空和拆除房子一次性解決,為大橋陸上樁基施工提供空間。其中,鯉城區征遷范圍還涉及市級文保單位——寶海庵。本著對歷史負責,鯉城區多次修改調整征遷方案,最終得到文保單位、文物部門高度認可,順利推動征遷工作。
“自去年底啟動征遷來,工作人員克服了重重困難,除了加強與群眾的溝通協調外,還要處理征遷范圍內的管線工程。”項目建設單位——泉州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直屬分中心副主任謝詩詠表示,為保證工程進度,在征遷期間,工作人員還協調了群眾同意施工單位提前進場,一邊征遷一邊施工,最大程度交叉推進項目建設。
泉州大橋及接線拓寬改造工程起于溫陵路,連接溫陵南路、寶洲街、燈榮路,路線由東北向西南延伸,在既有的泉州大橋上游進行擴建,新建26米寬新橋,與舊橋拼寬,設計速度采用60 公里/小時,雙向六車道并設置非機動車道及人行道,并同步建設相關配套市政設施。
隨著相關征遷工作的完成,將為建設提供用地,也意味著項目的建設“全面開花”。征遷任務的提前完成,可助力工期進度。謝詩詠介紹,新建的“姊妹橋”目前主橋水上樁基與陸上樁基已同步展開,預計年底可完成水上樁基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