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月6日訊(閩南網記者:陳玉玲)今日上午,泉州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隆重開幕。泉州市人民政府市長蔡戰勝在會上作泉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泉州市市長蔡戰勝作政府工作報告
回望來時路,泉州過去五年及2021年答卷,誠意滿滿,朝著建設“創新泉州、智造泉州、海絲泉州、美麗泉州、幸福泉州”目標邁出堅實的步伐。
啟夢新征程,泉州制定了多個奮斗目標,清晰明確地描繪出了一幅建設“海絲名城、智造強市、品質泉州”的新藍圖。
過去五年
泉州走在愛拼敢贏的路上
用雙手拼出了美好生活
致力建設“創新泉州”,“機制活”的發展態勢更加明顯。經濟總量突破萬億元大關,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網絡零售額等躍居國內城市前20位。
致力建設“智造泉州”,“產業優”的實體根基更加堅實。全市新增千億產業集群4個、累計達9個。累計建成超100間數字化車間、近1000條數字化生產線。九成以上制造業企業開展電子商務,快遞業務量年均增長超40%。
致力建設“海絲泉州”,“文化興”的底氣自信更加堅定。“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新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國家級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正式授牌。泉州籍體育健兒實現奧運金牌零的突破。
致力建設“美麗泉州”,“生態美”的城鄉底色更加鮮明。堅持古城提質、新城集聚,開展國家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啟動古城整治提升工程,海絲古城逐步成為“見人、見物、見生活”的活樣本。建成區面積拓展至240平方公里。實現所有鄉鎮和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態化。
致力建設“幸福泉州”,“百姓富”的美好生活更加有感。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累計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6.9萬個、中小學學位12.2萬個。累計新增醫療機構床位1.4萬張、養老床位1.7萬張。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8.9萬套。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889個,惠及15萬戶居民。此外,泉州還獲得了這些榮譽:蟬聯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綜治最高獎“長安杯”,榮膺國家生態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市、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九連冠”,保持全國文明城市榮譽。
2021年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精準施策穩增長,經濟運行回升向好。預計全市生產總值增長8.5 %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1.1%。市級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620億元,119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新簽約項目1878個,總投資9346億元。
創新引領促轉型,新舊動能轉換提速。推廣數字化生產線120條,新增“上云上平臺”企業1000家。18個基地新落地項目121個,完成投資310億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500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18家。實現“快遞進村”服務全覆蓋。
改革開放添優勢,發展活力日益迸發。13條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典型做法獲全國推廣。“營商環境”提升,“一趟不用跑”事項比例達90%。全年向金門供水633萬立方米。
功能品質雙提升,城鄉面貌加速更新。實施845個城建項目,投資770億元。完成255平方公里“兩江一灣”海絲新城總體城市設計。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504個、6.1萬戶。40個生態連綿帶項目扎實推進,新開工城市綜合性公園14個,建成口袋公園、串珠公園109個。
以文興城塑形象,文化實力更加彰顯。建成世界遺產主題展示館及13個遺產點現場展示館。出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保護管理實施意見。全面開展中山路中段及29條街巷風貌綜合整治提升。入選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
用心用情惠民生,社會事業持續改善。推動教育優先發展,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9000個、中小學學位1.5萬個。推動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全覆蓋。新增醫療機構床位1000張、養老床位1560張。完成大氣精準治理減排項目113個。
依法行政提效能,自身建設不斷加強。32條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統一歸并為“12345”一號通辦。辦理人大代表建議361件、政協提案532件。壓減一般性支出3.6億元。
未來五年
泉州將奮力建設“海絲名城、智造強市、品質泉州”
下一個五年征程即將開啟,泉州將弘揚“晉江經驗”,加快數字化轉型發展,堅持產城融合、雙輪驅動,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扛起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主力軍擔當,奮力建設“海絲名城、智造強市、品質泉州”。
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規劃,未來五年,泉州將在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的基礎上,聚焦實現“五個雙提升”,深入實施“五大工程”,扎實開展“抓項目、促發展”系列專項行動。力爭到2026年,高新技術企業突破4000家,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60%,打造世界遺產保護利用典范城市,縱深推進“晉江經驗”改革實踐,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6萬元等等。
2022年
泉州政府將抓好七方面工作
2022年,泉州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7-7.5%,工業增加值增長7-7.5%,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7.5-8%,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增長6.3%,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重點抓好七方面工作:
加快打造現代產業體系。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00家;推廣數字化生產線120條以上,新增“上云上平臺”企業1000家以上;建好新基建新經濟基地,力爭新落地項目90個,總投資200億元以上;實施在建重點項目633個,完成年度投資1700億元以上,確保開工重點項目100個、竣工重點項目90個;力爭招商簽約落地20億元以上項目100個。
不斷提升城市能級。全力推進東海城東等組團開發;全面完成2000年底建成的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實施“山水園林、百姓園林、文化園林+門戶廊道”工程;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1萬套,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2000套;實施“聚城暢通”專項行動;實施改造36條“斷頭路、瓶頸路”;新增5000個以上公共停車泊位;有序發展公共自行車、公共電單車。
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建設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4個、農業產業強鎮3個、“一村一品”專業村40個,力爭十大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產值增長8%,打造鄉村振興實績突出村30個、精品示范線5條,創建整鎮推進“五好”鄉鎮21個。
拓展改革開放空間。建設公共數據開發平臺,全面推進審批服務事項網上可辦、“一趟不用跑”比例達92%。;實施泉州品牌推廣計劃,辦好50場線上線下外貿展會。
擴大海絲名城國際影響力。推動一批考古遺址公園有實質性進展;舉辦百場以上遺產交流展示活動;系統開展世遺城市營銷,建設海絲文化主題系列街區;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間24個、口袋健身公園110個;打造“城市15分鐘文化圈、15分鐘健身圈、農村十里文化圈”。
厚植高質量發展生態優勢。加強“兩江一帶”生態保護,完成87個入海排水口整治,實施100個以上大氣減排精準治理項目,實施100個以上流域精準治理項目,建設30個以上危險廢物智能化監控項目。
建設高品質生活家園。新增醫療床位1200張,新增養老床位2000張,新增普惠性托位1000個,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1.2萬個、中小學學位2.7萬個,新建中小學教育集團6個。
錨定新目標
聚力新發展
一起為泉州點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