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月8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成為公眾關注的重要議題。今年兩會,民革泉州市委會遞交了《關于“雙減”背景下 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延時服務多樣性案》的提案。
自“雙減”工作開展以來,泉州市教育部門響應迅速,著力推進“雙減”工作落地見效。在課后服務方面,泉州大力實施中小學課后服務“擴面提質”行動,其中,大多數學校采取了延時服務的方式。
民革泉州市委會相關人員認為,課后延時服務,解決了家長下班時間和孩子放學時間不同步的難題,也壓縮了學生參加校外培訓的時間和空間,得到社會一致好評。但隨著義務教育階段延時服務工作的開展,其中的隱藏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如為了方便管理,部分學校延時服務有“一刀切”的做法,要求所有學生參加,讓部分家長學生失去選擇權力;課后延時服務內容單一,鑒于安全管理壓力和師資力量不足,部分學校延時服務內容單一,多為集中學生自習或完成作業,甚至部分老師利用延時期間講課;學生作業變相增加,部分學校老師會利用延時服務期間進行課堂訓練或者小測,然后再布置家庭作業,這種做法其實變相增加了學生的作業量。
“課后延時服務本是為了減輕家長負擔,減輕孩子課業壓力,在現實操作中,卻變成了延長教學課時,增加孩子負擔,也增加了老師的負擔,且孩子在班時間延長,不僅運動時間減少,課業增加,也容易出現用眼過度。”針對以上問題,民革泉州市委會提出,各級各部門應聯動管理,從財政,物力人力,政策等方面予以學校支持,切實落實雙減政策,莫讓“減負”變“增負”。同時,教育主管部門監督學校落實好課后延時服務,以實地調研,問卷調查等形式督促學校搞好延時服務的多樣性,莫讓“課外補習”變成“課堂補習”。
民革泉州市委會還建議,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應該發揮管理智慧,多方面調動資源,創設條件,豐富延時服務內容,讓孩子們“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