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月9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近年來,跨境電商作為新業態,實現了飛速發展。然而,隨著行業的迅速增長,競爭也日益激烈,跨境電商人才問題凸顯。在今年的泉州兩會上,市政協委員林時樂關注該問題,帶來了《關于泉州跨境電商人才發展的建議》的提案。
“泉州跨境電商人才目前存在著缺乏人才培訓及評定統一標準、跨境電商人才需求缺口大、缺乏具有本土化運營經驗人才等問題。”林時樂說,以泉州東??缇畴娚躺鷳B圈為例,區域內約有1500家跨境電商企業,人才缺口超過8000人??缇畴娚虒W科新、變化快,實操能力要求高,但因缺乏統一的培訓及評定標準,也沒有相關的資質認證,給企業在人才招聘、人才甄別以及人才評定上帶來較大難度。同時,跨境電商業務分工細致,要求從業人員懂外貿、通語言、具有互聯網思維,同時隨著傳統外貿企業轉型升級、跨境電商銷售企業快速發展,人才缺口逐年上漲。
對此,林時樂建議,應規范跨境電商人才培訓及評定機制,建議由泉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牽頭,泉跨協等行業組織主導,設立泉州跨境電商人才評定中心,出臺《泉州市跨境電商技能人才培訓及評定規范》,設立跨境電商人才孵化基地試點單位,探索企業自主評價人才的有效方法,強化用人主體自主權,開展企業自主評定高層次人才試點工作。同時,鼓勵企業向外引進大學畢業生落戶泉州,建議加大扶持力度,鼓勵更多企業“走出去,引進來”,引導更多外地大學畢業生來泉從事跨境電商工作,年輕人才的安居樂業必然對泉州產生長期貢獻。為鼓勵來泉就業創業的外地大學生快速落戶泉州,可出臺相關補貼政策, 讓這些人才長期扎根泉州,發揮才能,繁榮經濟。
“泉州作為著名的僑鄉,祖籍泉州的華僑華人超過950萬人,分布在全世界五大洲的118多個國家和地區,僑資源非常豐富。而華僑新生代掌握本地語言,熟悉跨地域雙重文化、了解住在國政策法規和商業規則,正好具備了跨境電商對本土化人才的需求。”林時樂還建議,可搭建跨境電商與華僑新生代互通信息,互享資源的平臺,發揮泉州跨境電商經驗優勢,結合華僑新生代本土化特點,優勢互補,或可實現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