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月9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人行天橋是民生工程衣食住行中“行”的組成因子。它的建設與投入,可實現人車分流,有效保障行人過街安全,緩解交通擁堵,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在今年的泉州市兩會上,市人大代表陳翔關注人行天橋問題,建議要不斷完善和提高人行天橋的使用率、便利性。
圖為陳翔(受訪者供圖)
2021年11月,位于泉州市區刺桐路老年醫院的人行天橋開通后,在方便周邊居民出行的同時,也成為一處美麗的景觀,得到市民的普遍贊譽。
陳翔說,綜觀市區早期設計投入使用的人行天橋,存在使用率不高的問題,很多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功能性,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橋面老化、設計缺陷,導致人行天橋的使用率不高;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地理位置與實際需求發生偏差;早期的一些人行天橋設計沒有考慮到非機動車輛上橋,造成非機動車難上天橋,而又不得不直接進入機動車道,為交通出行帶來一些麻煩等。
針對人行天橋面臨的一些問題現狀,他提出,希望有關部門組織并深入市區各人行天橋開展調研,就了解到的實際問題,在原有橋體基礎上進行改建或加寬,不斷完善和提高人行天橋的使用率和便利性。
陳翔表示,鑒于時代變遷和人口老齡化,有些天橋附近人流密集,有過街需求的老人也越來越多,爬天橋比較不便,加上一些殘障人士等,對人行天橋加裝自動扶梯的需求大。他建議,可在人流密集區及在醫院附近的人行天橋加裝電梯。
他還提出,應加強人行天橋的規范引導:如規范電動車上天橋的要求,對時速要求、安全行使等提出明確要求并貼上醒目的標志;適時安排志愿者進行引導,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展現泉州文明城市風貌,確保交通參與者喜歡使用天橋,并得到便利,安全有保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肖厝口岸首次進口紅土鎳礦2025-04-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