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有德百福壺,福來福見福氣多。”近日,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德化瓷燒制技藝)國家級傳承人許瑞峰提及作品《百福壺》時說,通過這一百個壺具象化的呈現,傳播寓意美好的“福”文化。
“怎么認知‘福’,該如何表現‘福’呢?思來想去,覺得壺與福諧音,用陶瓷、茶壺的器型來體現,那么百壺和‘百福’的意思也就一樣了!”許瑞峰說,經多番思慮后,決定將史上百位歷史名人、書法大家所寫的“福”字與德化白瓷制作技藝結合,以此來展現“福”。
中國民間自古就有崇福、祈福、盼福的傳統。為了傳承和演繹“福”文化,近日,泉州市委宣傳部牽頭組織開展十“泉”十“福”系列活動,包括年兜“泉”家福、世遺“泉”創福、我拍“泉”游福、逛吃“泉”享福、閩南“泉”祈福、咱厝“泉”有福、鄉村“泉”樂福等。比如,拍攝制作以“泉都好 泉有福”為主題的“福”文化新春賀歲大片,面向海內外鄉親播出;啟動2022年閩南美好生活嘉年華活動,展示世遺之美、泉州之福;推選“世遺泉州”和“福”文化相關如“泉州有福”等一批非遺伴手禮和文創精品,舉辦第四屆文化創意產品展等。
祈愿永遠幸福快樂是老百姓的淳樸念想。在安溪,一道道福氣滿滿的“福”文化主題街景正在中心城區精彩亮相,大街小巷的燈箱廣告實時播放“福星高照 福佑中華”和“虎年福見”宣傳海報,給虎年春節增添濃濃的佳節氛圍。
在晉江梧林傳統村落,以“僑春有福”為主題的春節系列活動也在此展開,包括福焰、福燈、福愿、福市、福戲、福劇、福店七大主題版塊,讓多種閩南年俗交匯,呈現濃濃年味。
石獅市舉辦“筆墨迎春 福到萬家”義寫春聯活動,邀請書法家現場揮毫潑墨,送出各式春聯和“福”字,讓一副副紅紅火火的“福”字春聯帶著祝福和期盼走進千家萬戶。
把“福”文化融入迎春活動中去。泉港區打造“福傳泉港”特色“福”品牌,將“福”文化元素融入福鹽、福粿、福團、福茶等泉港特色美食中去,并將舉辦第五屆“福壽之鄉網絡孝文化節”、“海絲文化福船館揭牌”開館儀式,對外傳播孝文化、福船文化。
鯉城區開展“泉民迎虎年·古城尋百福”主題活動,發動市民尋找日常生活中的“福”字,用照片或視頻形式記錄、展示,并打造“福”文化背景墻等,造濃“福”氛圍。
豐澤區各街道以義寫春聯的形式,廣泛傳播“福”文化,區書協會員以“福”字為主題揮毫潑墨,抒發“福星高照、福佑中華”美好祝福。
洛江區的不少公園設有造型可愛、姿態各異的拍照打卡點,將“虎”“福”等傳統元素與新春祝福融合其中,而城區主次干道、橋南古街等重要區域,已掛上燈籠、布設“福”文化彩旗,還設有“福”文化海報,為春節增添年味。
“福”文化還被創造性地融入現代產業中去,被賦予新的內涵。惠安縣立足特色優勢,在雕藝等生產創作中巧妙融合“福”文化元素,創作“福”文化茶盤、福虎雕塑等文創產品,宣傳推介“福”文化等。
南安市以“福”文化為主題組織創作“非遺”伴手禮和文創精品,創作推出磚雕、剪紙、石雕等“福”文化元素作品,還開展“‘泉’城藝啟動”暨“百人千福進萬家”文藝志愿服務活動,把“福”文化活動與文藝志愿服務活動融入到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
春節臨近,送“福”到鄉村一線、到困難群眾家中。1月11日,2022年泉州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服務活動在洛江區虹山鄉啟動,現場開展世遺宣傳、“福”文化問答、專家義診、暖心義剪等活動,為當地百姓送去“泉”味滿滿的文化大餐。安溪縣舉辦2022年春節“福”文化主題文藝惠民走進參內鎮活動,送出“福”文化系列叢冊,并現場為當地群眾拍攝“全家福”,留住幸福瞬間;永春縣舉辦“百名書法家,千福進萬家”文藝志愿服務活動,將現場書寫的1000幅“福”字和200副對聯贈予全縣低保戶、生活困難黨員等對象,還組織前往湖洋鎮、桂洋鎮等鄉鎮開展“非遺送福”下鄉文藝匯演活動,為當地百姓送上文藝大餐。(記者 李向娟 通訊員 黃立南 李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