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世遺泉州的“福”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悠久。據不完全統計,泉州帶“福”的地方多達600多個,這些“福地”遍布全市。每個“福”地都是“福”文化的一抹縮影。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泉州人的血液中流動著愛拼敢贏的基因,帶著“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的信念,他們用雙手奮斗出幸福生活。
當姓“福”村遇上幸福事,會擦出什么樣的火花?即日起,泉州市委網信辦和閩南網聯合策劃推出系列報道——《姓“福”村的幸福事》,為你講述“福”地的故事。
閩南網3月5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洪泓塬 通訊員 黃雅齡 文/圖)從全國聞名的幸福街,到幸福電商園、幸福網店商城、幸福大廈、幸福公寓……泉州市鯉城區臨江街道幸福社區,集納了很多“幸福”元素。社區雖小,但其卻是很多人安居、創業的首選,充滿著煙火氣、生活味、歸屬感。
日前,閩南網記者走進幸福社區,聽聽這里的居民、退休干部、商戶們的故事,解鎖他們心目中的“幸福密碼”。
幸福社區
退休主任的幸福事
工作生活與社區融為一體
今年61歲的陳惠琴是幸福社區原主任。過去幾十年,她一直活躍在基層,把青春留給了幸福社區。退休多年,這位閑不下來的“老大姐”依然發揮著余熱,承擔著臨江街道老年辦的工作,厝邊頭尾遇到她,都親切地稱呼她為“惠琴”。
1961年,出生僅幾個月的陳惠琴就跟隨父母在幸福社區住了下來。她父親是當年百貨公司的員工,公司的宿舍就設在幸福街。“算上幾個單位的宿舍,幸福街當時只有幾幢樓,大約就住著40戶家庭。”陳惠琴回憶說,街邊有一條溪流,大人們在溪邊一邊干家務一邊聊天,孩子們就在溪里游泳,生活很愜意。
幸福社區原主任陳惠琴(中)
1989年,陳惠琴到幸福社區工作,白天進村入戶登記資料,晚上在辦公室一邊學電腦一邊錄入資料。因為社區人手緊缺,陳惠琴一個人承擔了很多工作。在長達數年的時間里,她每天忙到晚上9點后才下班。遇到家長里短、鄰里紛爭、征遷難題、選房糾紛等,厝邊們也很喜歡找“惠琴”。她也因此與厝邊們打成一片。轄區里的人住在哪、家里有什么人,陳惠琴都了如指掌。
早幾年,她從一線崗位退休,到臨江街道負責起老年辦工作,日常也擔任著黨員街巷長,繼續發揮余熱為厝邊們服務。每天晚上吃完飯,陳惠琴都會自發去轄區的街巷走走,特別是幸福街,看看街邊的交通和衛生,厝邊們都打趣她“怎么每天都能看到你”。
“我的工作和生活,都跟幸福社區融為一體了,閑下來反而不習慣了。”如今,陳惠琴一家三代六口人都在幸福街生活。她說,住在這里很幸福。
幸福街口
商戶的幸福事
夢想從這里生根發芽
不同于白天,夜晚的幸福街迎來最熱鬧的時刻,里里外外一派喧囂。夜幕降臨下的幸福電商園、幸福網店商城以及兩側沿街店鋪、街巷,燈火通明,商戶們忙著發貨派單,貨車、小推車紛紛出動,車水馬龍。
在電商行業,幸福街的名頭響亮,在全國業界擁有一席之地。作為全國知名的網絡批發市場,幸福街吸引著全國渠道的分銷商來此進貨。這條數百米的馬路,云集了數以千計的大平臺小商戶,是電商人創業的首選。
幸福電商園
時間一晃而過,紅螞蟻鞋業的負責人陳志宏已經在幸福街扎根了23年,一路見證了幸福街的發展變化。1999年,年僅24歲的陳志宏在路口租了一個只有儲藏間大小的店鋪,白手起家開始了鞋業批發。“當年的幸福街,設施陳舊,鞋業批發市場初具雛形。”陳志宏說,那個年代的泉州人,充滿著創業的熱情與干勁。他經常四處奔波,搭幾十個小時的大巴輾轉到溫州等地找貨源找渠道,雖然辛苦但也不覺得累。
紅螞蟻鞋業負責人陳志宏
在他的努力下,小店鋪一路成長,后續成立了公司,團隊人數達到上百人,在全省各級鄉鎮開設了50多家實體店。隨著電商競爭日趨激烈,嗅覺敏銳的電商們也在積極醞釀,抓住風口,從純批發到電商到直播帶貨不斷轉型。2020年,陳志宏創立了直播基地,正式開啟了電商直播業務。抓住直播紅利,他的直播基地生意紅紅火火,最忙的時候,基地數個直播間一起運營,24小時沒有停歇。在這里創業、收獲人生第一桶金,陳志宏把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留在幸福街。他說,自己對幸福街的感情很深,這里像家一樣。
成熟的公司在幸福街建立了從銷售到倉庫到直播的完備體系。對于更多人來說,一個人、一臺電腦,就能在這里追夢。
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直播
來自廣東的張先生是位85后,在幸福電商園一樓和朋友合租了一個小店鋪,他操著濃重的廣東口音,嫻熟地與客人討論著鞋品的出貨數量。三年前,他離開家鄉來到泉州。“幸福街是全國知名的市場,我之前在廣東時,就跟幸福街的商戶保持了緊密合作。”張先生說,幸福街資源豐富,擁有完善的電商體系,對他來說很有吸引力。早前,他把家人一起接到泉州,在這里安家。
“幸福街這一片匯聚了大大小小三千多商戶,這個數字每天都在更新。”泉州市區鞋商同業公會郭增輝會長告訴閩南網記者,這幾年幸福街的電商發展很快,吸引了很多創業人士和客商,當中有不少是年輕人。目前,幸福街的男鞋體量成為全國第一,童鞋、女鞋的體量也很不錯,很多產品由此銷往各大平臺和全國各地。
夜間的幸福街,一片繁忙
居民們的幸福事
“五福”社區大蛻變
鯉城區臨江街道幸福社區地處城南繁華地段義全街,其轄區范圍東至溫陵路,西至天后路,南至華豐新村,北至津霞橋。時光回溯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這里原本是荒郊,從70年代末開始,義全街向陽新村開建,馬路寬了,房子也越建越多。
幸福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陳提高
提到幸福社區,就不得不提到著名的鞋街——幸福街。
1995年前后,很多鞋業個體戶從涂門街“落戶”幸福街,其逐漸成為遠近知名的鞋業批發一條街。在后來的互聯網大潮中,幸福街的批發商戶“觸網”轉型,在電商中打開知名度。2009年,在臨江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引導下,幸福網店商城創辦,這是泉州首家網店商城,幸福街商戶向網絡批發轉型。此后,幸福街商圈不斷擴展,形成電商集聚區,成為泉州電子商務模式的標桿。
幸福社區向陽花苑
從20來幢的破舊石頭樓房,變成高樓林立的小區,幸福社區向陽花苑是社區唯一的拆遷安置小區。隨著家園環境的不斷提升,居民們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走進小區,各種健身設施方便居民群眾鍛煉,孩子可在社區綠色網吧上網、在圖書角讀書、在科技小制作室做手工……為方便轄區居民,社區還積極開展義診活動、設立了向陽花苑樓幢黨員民情接待點,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小區居民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幸福社區居委會宣傳墻
幸福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陳提高介紹,近年來,社區積極打造“近鄰五福 共筑幸福家園”的黨建品牌,一路奮斗、一路打拼,積極打通社區治理的最后“1”米問題。所謂的“近鄰五福”,指的是和睦之福、平安之福、健康之福、奉獻之福。與此同時,臨江街道正推進建設“幸福鄰里中心”,打造成便民惠民“15分鐘生活圈”。
社區居民開展體育健身比賽
【征集令】
幸福生活,五彩繽紛。您知道泉州還有哪些姓“福”村?這些姓“福”村都有哪些幸福事?歡迎通過“閩南網”官方微信公眾號聯系我們,為我們提供它們與“福”相關的故事與成就,和我們一起挖掘泉州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