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生活,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歲月,也不會永遠靜好如初。泉州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許多人的工作、生活。
面對如此變故,在這座古老而又愛拼敢贏的城市,我們聽到許多故事值得書寫,我們看到許多情景值得記錄。
有種心理,叫堅毅剛強。有種人群,叫逆向而行。
只要萬眾齊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只要心中有愛,做好各自應有奉獻,相信,風雨之后的彩虹,定當更加絢麗溫暖!
閩南網4月10日訊(閩南網記者 尤燕姿)85年出生的陳自毅,是泉州市泉秀街道華豐社區黨委委員,疫情發生后,他隨身攜帶行李包,隨時投入社區艱巨的抗疫工作。
他分管的網格是豐華小區A、B、C棟,其中B和C兩棟是封控樓,這兩棟208戶,482人;A棟是管控樓,130戶,大概250人。
4月2日,他分管的網格片區,有一名患者轉陰出院了。回到社區后,必須居家觀察。剛回來,他先給這位群眾送去了被子等生活用品。擔心她沒飯吃,他連續送了幾天的快餐,還送了面包、泡面、牛奶等生活物資。
陳自毅隨身攜帶行李包,累了就趴在辦公桌上休息(社區居委會供圖)
其實,對于一些確診患者,即便是轉陰出院了,很多人還是避而不及的,但是陳自毅并沒有因此歧視他們,也沒有退縮。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他認為這是他的工作職責,“他們是我們社區的人,我們應該歡迎他們回家。”
疫情發生后,他每天除了要入戶登記、采集核酸,他還要回應和處理樓里的各種“疑難雜癥”。
生病的老爺爺要買藥,他騎著電動車去幫忙買;有個業主擔心自己的車子停太多天沒電,叫他幫忙去啟動;還有透析的病人他要幫忙對接送醫;確診患者轉陰出院回來后居家觀察,他接連幾天送物資……只要群眾有需求,他都盡力去幫忙,因此他成了群眾口中的“活菩薩”——有求必應。
陳自毅總是默默地把手頭上的事做好,從來不喊苦不喊累。社區黨委書記葉碧紅不停地夸他,“這個小伙子太好了,脾氣也很好,埋頭苦干,別人有什么困難他都是盡心盡力幫忙。”
他總是隨身攜帶著行李包,放在辦公座椅上,累了就趴在辦公桌上休息一會,有時候晚上沒有回家,就和同事們在社區居委會打地鋪。
此外,社區還有一對夫妻,是租戶。丈夫是送快遞的,確診了,懷著孕的妻子成了密接,夫妻雙雙被接走,而他們使用過的被子、枕頭及一些生活用具,也都被清理了。
妻子隔離觀察回到家,當晚社區就給她送去新買的被子。而她的丈夫今天出院,社區工作人員正在為他聯系隔離酒店,考慮到他家庭困難,社區還將為他們申請一千元的補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