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上午,在泉州古城中山驛館,由泉州古城辦主持編撰的一套叢書《D調·泉州》正式發布,“泉州的一百零一頁”叢書展同步開幕,展覽持續開放至10月,歡迎市民游客前往參觀。
一套人文讀本六大豐富主題
據悉,《D調·泉州》叢書共六冊,設計為小開本彩色系列,分為西街本、水系本、建筑本、信俗本、街巷本、美食本,這是一套專門書寫泉州古城人文故事的系列口袋本書籍,充分展現了泉州這座城市“世界的古城活著的古城”的人文面貌。
書籍分別以六大主題,從六個角度深入古城肌理,通過實地踏勘、人物采訪、文獻閱讀、主題書寫的方式,挖掘和講述古城內的人情往事、地理風俗。例如,“自在西街”本寫下許多老西街人的名字和他們故事;“曲水迷城”本探尋了泉州古城八卦溝水的脈絡和古老水網背后的往事;“古厝流光”本記述了古城內三類特色建筑的歷史與人事;“半城煙火”本從人與城的雙重角度為讀者打開一個煙火繚繞的信俗世界;“巷里花開”本以走讀的方式描繪存續于巷子間的生活;“古早拾味”本借用三大主題將飲食文化放入城市空間,使品嘗美食與游覽古城融為一事。每本書的主題自成體例,又彼此呼應,是一套較具體系統的古城人文讀本。
“泉州古城的修繕、保護、提升是一個系統性的綜合工作,書寫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文化傳播途徑。”泉州市古城辦主任李伯群表示,書籍的影響廣泛而深遠,除了目前出版的D調叢書,未來還會推出更多深挖泉州古城人文的叢書,希望熱愛泉州文化的人繼續深挖、制作內容,從不同角度將泉州文化弘揚得更加深遠。
“D調”來源三層含義 講好泉州故事
這套涵蓋了水系、建筑、街巷、美食、信俗以及古老西街的“D調·泉州”叢書之所以能夠出版,與泉州古城多年來一直堅持潤物無聲,希望“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發展理念是延續的。
至于為何叢書取名為《D調·泉州》,李伯群解釋道,“D調”一詞源于2017年底白巖松評價泉州的一句話:“泉州低調得與它的實力和吸引力有點不相符。”同時,D調也是泉州千年古樂南音中常用的調,甚至是閩南經典戲曲《陳三五娘》特有的調,傳達一種歡悅、纏綿的情緒。寓意本身很美好。而編撰團隊后來又賦予“D”以“Days”的含義。他們既在一邊書寫,也在一邊探索。展覽空間內一句清新的標語“日常即理想”,正是源于編者對古城溫柔日常的重新思考。
泉州申遺成功后,意味著新一輪的泉州古城保護和文脈賡續的開啟,歷年來,泉州始終堅持“見人見物見生活”的古城保護模式,不僅保留下大量歷史文化遺存,也延續著繁盛的煙火生活。《D調·泉州》叢書以筆賡續,深入挖掘古城故事,以自信的人文態度展現了泉州古城豐富的人文資源,既滿足越來越多人探索泉州古城的好奇心,也引領游客更深度地走讀泉州古城,是“講好泉州故事 傳播世遺泉州”的有意義的實踐。
“泉州的一百零一頁”書展 展現了古城故事多
8月4日上午,在中山驛館二樓的展廳內,為營造泉州申遺一周年的世遺氛圍,主辦方也同步開啟一場主題書展“泉州的一百零一頁”,吸引不少年輕人打卡參觀。
主題書展以“閱讀”為策展的基礎理念,將展覽空間分為故事書墻、文獻鳴謝、D·海報墻、手扎花裝置四個主題,立體地表達未來古城人文書寫的更多可能。“泉州的一百零一頁”主題書展表達了泉州古城故事多,恰好與叢書的文章數也很接近。正如展覽展言所寫,期待更多“好奇的孩子”來探索泉州古城。把理想照進日常,讓日常成為理想,在一座擁有千年歷史的古城里溫柔地生長。
當晚,一場與叢書主題相關的“彈·談·D調”七夕專場交流會也在此成功舉行,活動邀請泉州心水南音樂團在七夕之夜演繹閩南愛情戲曲《陳三五娘》經典曲目,并分享南音中D調的特殊含義,叢書作者之一青馬也分享了一段“北京人在泉州”的考古故事。(海都全媒體記者 柳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