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1月22日訊(閩南網記者 蘇毓茹 文/圖)市場監管部門在激發經營主體創業創新活力方面有哪些舉措?泉州市市場監管部門在監管執法中,怎樣體現包容審慎?……今天上午,“泉州市市場監管領域營商環境持續提升”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召開,泉州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詳細介紹市場監管領域營商環境提升的總體情況,并就群眾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進行解答和介紹。
泉州市召開市場監管領域營商環境持續提升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
多措并舉 服務中小企業發展
泉州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德雄介紹,近年來經營主體準入更加便捷,主要體現在準入門檻更低、登記流程更快、政策幫扶更優等方面,當前,泉州市推行“一窗通辦”“免申即辦”“多證合辦”等改革,實行個體工商戶開辦全程“一網辦”“零跑腿”。截至10月底,全市經營主體150.69萬戶,連續十年位居全省地級市首位。同時,加大“個轉企”扶持力度,今年來共有506家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為企業。
在市場競爭環境方面,泉州市積極開展民生領域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專項執法行動;組織全市各級各部門清理廢除含有地方保護、市場分割等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開展涉企違規收費整治,組織供水供電供氣企業、商業銀行開展自查自糾,清退違規收費金額138萬元;在全省率先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制定不予處罰清單135條,推行“首違不罰”“輕違不罰”。制定信用修復8條措施,讓受罰經營主體盡快恢復經營。措施出臺以來,全市移出企業經營異常名錄或取消個體工商戶異常狀態標注15.23萬戶。
近年來,在中小企業質量幫扶方面更加到位,取得一定成果。編制《泉州市質量強市建設規劃》,制定進一步提高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行動方案,泉州市連續7年在省政府質量工作考核中獲評A級,晉江被國務院表彰為“2022年度推進質量強國建設工作成效突出地方”;11家企業申報第八屆福建省政府質量獎,6家企業申報第五屆中國質量獎,這是2016年以來泉州市在中國質量獎評選上的新突破;今年制定國際標準1項、國家標準75項,行業標準15項,3項企業標準獲評國家企業標準“領跑者”稱號。
知識產權保護更有力 營商環境提質增效
隨著泉州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晉江市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先后成立,泉州市成為省內第一個同時擁有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快速維權中心的城市,全市年度專利授權量連續12年居全省第一位。
據悉,泉州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機制,安排一千萬元設立風險補償金,2022年以來全市新增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近20億元,有效解決企業融資難。
針對泉州市民營企業傳統行業居多,高價值發明專利少的問題,泉州市研究出臺《關于推動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文件,通過立項支持高價值專利、專利導航項目,幫助企業優化專利布局,2023年全市新增4項中國專利獎,全市累計有44個、39個專利項目分獲中國專利獎、福建省專利獎。
同時,在全市布局設立20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與泉州知識產權法庭同頻聯動,提升調解協議司法效力。在省內率先制定實施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簡易程序,推動裁決案件“繁簡分流、簡案快處”,辦案周期由3個月縮減至30日;打造“1(人民調解委員會)+14(行政調解機構)+N(行業協會專業調解)”的調解體系,調解案件平均周期縮短至約25天,最快7天。
出臺18條措施 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10月,泉州市市場監管局制定了《關于發揮市場監管職能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從五個方面出臺了18條具體措施。
《若干措施》聚焦民營經營主體在質量提升、技術轉化、自主創新等方面的問題瓶頸,強調發揮知識產權運用與保護、質量技術幫扶、認證提升、標準體系建設等作用,幫助民營經營主體提升創新創造能力。
在民營經營主體準入方面不斷優化,持續提升開辦便利度、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優化食品經營許可審批流程、支持藥品零售企業重組以及簡化特種設備安裝改造修理告知手續。提升民營經營主體綜合競爭力,實施質量技術幫扶、大力實施標準化戰略、推進小微企業認證提升、加強企業合同信用行為管理與服務。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加大高價值專利培育力度、加強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提升打假維權服務水平。
此外,創新監管執法方式,優化信用修復服務、開展信用提升行動、實施包容審慎監管。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平臺規則透明和行為規范、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開展涉企違規收費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