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月19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洪泓塬 文/圖)去年春節期間,泉州“簪花兔”等5只獨具特色的兔子藝術裝置“出圈”,掀起“尋兔”熱潮。轉眼新春將至,世遺泉州再次“出手”,以甲辰龍年的“龍”為線,精心設計“十龍九子”生肖藝術裝置,11條龍從本周起將在古城各點位陸續上線。
首條龍子蒲牢已放置在鐘樓
在青獅隊伍的護送下,蒲牢正式出街
蒲牢正式出街
市民游客駐足、拍攝
今天下午3時許,西街熙熙攘攘,在青獅隊伍的護送下,“十龍九子”的第一條龍子——蒲牢(pú láo)正式出街,從西街新華路口一路前往鐘樓。青綠色的龍子憨態可掬,手捧明珠,盤旋在縮小版的鐘樓上,沿途吸引眾多市民游客駐足、拍攝。
在《山海經》中,蒲牢為龍之四子,平生好吼,古寺常有的洪鐘上龍形獸鈕,就是它的模樣,喜歡盤踞在洪鐘之上。蒲牢的形象與泉州古城標志建筑之一“西街鐘樓”相結合,盤于高樓之上,寓意大厝興起,八方來財。這條龍寓意“龍眾起大厝”,在閩南語中就是“大家都能蓋大樓”的意思。
雖然這組藝術裝置名為“十龍九子”,但實際將有11條龍與市民游客見面。對此,鯉城區文旅局副局長林菲解釋說,這11條龍中包含“龍之九子”以及一大一小兩條名字都叫“龍鯉鯉”的青龍。每條龍的性格特征都與泉州古城對應的點位和非遺文化做融合,每一條龍子都有對應的閩南語祝福,包括“龍眾趁大錢”“龍眾水鐺鐺”“龍眾平安無代志”等等,或為奶兇或為Q萌或為憨憨的瑞獸形象,與閩南語祝福一同烘托新春美好歡樂的節日氣氛。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每周陸續安排龍子登場,一直持續到2月5日。”林菲說,經過精心設計,這些龍子將分布放置于古城區域的街巷、世遺點位、文創園區,以點帶面,稍后將推出線下打卡地圖以及線上AR互動,讓市民游客在打卡時也能深度游古城。每條龍的設計和寓意,都是泉州給予廣大市民游客最真摯的祝福,歡迎市民們出街“尋龍”、拍照和打卡。
閩南網記者了解到,名為赑屃(bì xì)的龍子將于明日在威遠樓亮相。赑屃,為龍之六子 ,外形似龜,身強力壯,善馱重物,是長壽吉祥健康的象征。根據神獸的特點,背馱石碑,石碑的“勇”字突出閩南語諧音“龍眾勇”之意,勇在閩南語中代表著強壯,“龍眾勇”則是“大家身體都強壯”。大條的“龍鯉鯉”將從金魚巷逐浪而起,盤旋在古厝屋頂,臥于中山路上,象征萬物“攏總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