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闔家團圓,圍桌而食、舉杯停箸,盡是年味。各大酒店的后廚,也迎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刻。
“513包廂可以上菜了。”“309的菜好了嗎?”9日除夕夜,泉州錢隆酒店后廚忙得熱火朝天。冷菜、蒸箱、砧板切配、炒菜等崗位人員各司其職,十幾個灶臺同時開火,“火舌”噴涌、股股熱浪,廚師們在冬日里也起了一層薄汗。
翻炒、起鍋、落盤……在高德深嫻熟的操作下,一盤美食新鮮出爐。
今年44歲的高德深,來自廣東清遠,入行27年,從學徒做起,幾乎每年春節他都在忙碌中度過。如今作為行政總廚,高德深主要負責統籌后廚的大小事宜,但仍保持著隨時上灶的習慣。一天下來,在烹飪間里他也能走上1萬多步。
“為了保證出餐速度和菜品供應,我們年前就準備好了三種套餐供顧客選擇,僅除夕一晚就訂出去近100桌年夜飯。”高德深介紹,春節期間工作量大,廚師們都比平時提早一個小時到崗。早上9點半班前會上安排好當日工作后,廚師們就馬不停蹄開始工作,在灶臺前常常一站就是兩三小時。午后稍事休息,下午4點又開始工作,直到晚上收市。
“春節期間不能與家人團聚雖有遺憾,但用美食為大家增添一份年味,讓顧客們吃好團圓飯,也很有意義。”晚上8點半,等客人吃完飯離開后,高德深換下裹著油煙味的工作服,回宿舍與三五同事聚會小酌。他說,這是屬于他的“年味兒”。
美食中的年味,不僅藏于酒店后廚,也洋溢在大街小巷。今年春節假期,泉州迎來不少外地游客,讓餐飲人忙得不亦樂乎。
正月初三,位于泉州鯉城區的張林阿山姜母鴨店負責人張志斌早早來到店里,張羅著店員一起備菜、打掃店內衛生。
沿街店面不大的門臉里,十排爐灶上滿滿當當放著幾十口砂鍋,香氣四溢。張志斌告訴記者,平均一鍋姜母鴨要慢燉兩個小時。
臨近中午,顧客越來越多,店內已滿座,店外等候區也坐滿了客人。“雖然人多了點,但我們提前取了號排隊,逛完古城剛好過來嘗嘗閩南特色。”剛一落座,來自寧波的游客陳雪靈就點了一只姜母鴨。今年春節假期,他們一家自駕到泉州游玩,已陸續打卡了面線糊、四果湯等特色美食。
“除夕前一天,我們早早讓店員們先回家跟家人團聚,到初三再回來開店。考慮到春節假期游客多,不想讓遠道而來的客人白跑一趟,我們營業時間也做了調整,從早上9點多到晚上基本沒有歇過。”臨近晚上11點,張志斌和店員們一起做完衛生,才下班回家。
這是張志斌從事餐飲業的第5個年頭,也是他的家族從事餐飲業的第25年,對于春節假期營業,他和家人早已習以為常。“希望通過我們的服務,讓客人們在品嘗美食中歡度佳節。”張志斌說。(福建日報記者 蘇依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