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呂錦全還算了一筆經濟賬,“如果用傳統的人工方式排放在大田里,需要四個人花費兩天時間才能完成3020盤秧苗。但是我們排放在這個機器上,大概兩個小時就完成了,使用設備后平均每畝秧田能夠減少人工和材料成本1萬元。”如今實現了育秧全程自動化,能夠更加省時省工,也減少了勞動成本,呂錦全對這臺設備連連稱贊。
目前,農場已接到1萬多畝稻田育秧訂單,僅有的1臺循環運動式育苗設備并不夠用,接下來呂錦全還打算再引進3套循環運動式育苗設備,為南安、晉江等周邊農戶提供智能化育秧服務,實現育苗智慧化轉型。“育秧工作結束后,我還打算用這套機器培育辣椒苗、蔬菜苗、花苗等,提升設備使用率。”呂錦全說道。
智慧農機齊上陣 田間地頭顯身手
田間機器穿梭,不一會兒,數畝水田已被翠綠的水稻苗覆蓋,在泉州晉江陳埭鎮的水稻種植基地一場“農機秀”正在上演,無人駕駛水稻機展現出來的高效、有序,引發圍觀人員一陣驚嘆。
無人駕駛水稻機
27日上午,在泉州市農機春耕生產暨智慧農機現場演示會上,一批智慧農業機械亮相,吸引了全市各地不少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農機大戶和種植大戶,在新設備的演示中見證智慧農機為農業生產帶來的新的活力和效率。
無人機植保作業
通過技術人員的操控,一架無人機螺旋槳飛速旋轉飛至農田上方,按照設定路線噴灑藥物。傳統的田間管理依賴人工進行,作業時間長,工作效率低,噴灑危險性高。無人機飛防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的優勢日益凸顯。“這款無人機載重達60公斤,進行植保作業時,按照20畝地來算,無人機作業大概需要1小時,如果依靠人工,那大概需要5個人花費1-2天的時間。”福建司雷植保技術有限公司業務負責人劉恩堂介紹,同時,無人機可自動駕駛、自動避障,還可用于施肥、水稻直播,有效降本增效,促進農民增收。
水稻精量穴直播
在另一個展示田間,無人駕駛水稻機也引得農業大戶、種植大戶紛紛圍觀拍照。只見無人駕駛智能插秧機在稻田中依照設定好的軌跡自動轉彎,快速完成機插任務,自動對齊技術使插下的秧苗間距均勻。“與傳統農機一人駕駛、一人裝苗、一人輔助的模式相比,無人駕駛智能插秧機只需一人裝苗,大大節省了人力成本。”泉州市農機發展中心監督管理科科長陳榕介紹,無人駕駛水稻機耕設備一天最多可完成田地耕整作業面積40畝,抹平后的水田可直接進行水稻秧苗機播,切實提升效率。
來自南安的種糧大戶戴子中對無人駕駛水稻機贊不絕口,“目前我有一臺人工操作的水稻機,今天主要目的就是想來看看這臺無人駕駛水稻機,這些機械化裝備省時省工效益高,我正計劃采購新設備。”
戴子中從事農業30余年,目前有600多畝的田地,同時還經營著一家農機合作社,為南安、晉江、德化等地區提供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如今高科技與機械化不斷激活農業生產,身為資深農戶的他有感而發,“只靠人力耕種效率太低了,要實現糧食規模化種植,還得通過智慧農業,由‘農具’走向‘農機’時代。”
眼下正值春耕時節,微耕機、輪式拖拉機、水稻插秧機及植保無人機等先進適用智能農機裝備陸續投入春耕生產中,以現代化科技助力農業發展。近年來,泉州市全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加快智慧農機服務、積極推廣農業物聯網等信息技術、落實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和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全市農業機械擁有量穩步增長,農機化作業水平逐步提高,農機化服務領域不斷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