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4月30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文/圖)29日,2024年泉州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召開,發布《泉州市創新發展“晉江經驗” 聚力打造“泉心泉意”品牌 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2024-2025年)》。泉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毅恭出席大會并講話,市長蔡戰勝主持會議,省發改委有關領導到會作指導講話。
據悉,在營商環境“省考”中,泉州連續兩年以全省第二的成績獲評福建省營商環境標桿城市、市場主體滿意度連續三年位居全省前列。
大會現場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抓營商環境就是抓發展。近年來,泉州市委、市政府將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全市上下聚力攻堅、壓茬推出優化營商環境1.0至4.0版500余項改革舉措。在圓滿完成營商環境三年行動的基礎上,今年泉州開啟新一輪改革行動,推出166項創新舉措,總體思路和主要內容可以用“一三五”來概括。
“一”就是“錨定一個目標”。即用1到2年時間打造營商環境“泉州模式”,推動泉州市優化營商環境再上新臺階,保持全省標桿城市,力爭2025年進入全國先進行列。
“三”就是“聚焦三個突出”。一是突出體系重塑,借鑒世行新發布的營商環境新評估體系,重構“10+1”營商環境改革創新體系。二是突出高位對表,對標北京、上海、杭州、深圳、蘇州等營商環境頭部城市最新出臺的改革方案,加以吸收轉化。三是突出企業有感,著力規范監管執法、優化公共服務、提高辦事效率,解決影響營商環境的痛點難點問題,提升經營主體獲得感。
“五”就是“強化五種思維”。一是強化市場思維助企業省心,打造更加公平高效的市場環境。比如,探索建立行業綜合許可制度,實現“一證準營”;建設公共資源智慧監管平臺,完善政府采購遠程異地評標,降低招投標和政府采購門檻;建立企業融資“白名單”,推動“泉州增信貸”、“技術創新基金”做大規模,力爭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長20%以上。二是強化法治思維讓企業安心,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經營行為的干擾。比如,加強重點產業領域和關鍵技術環節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全面推行“綜合監管一件事”“綜合查一次”改革試點工作,深化涉案企業合規改革;深入推進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完善跨域訴訟服務;發揮金融糾紛一體化調處中心作用,最大程度實現金融糾紛的訴源治理。三是強化國際思維免企業勞心,努力構建一流“走出去”公共服務體系。比如,支持晉江市建設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建設泉州口岸電子公共服務平臺和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加快多式聯運“一單制”應用推廣;創新“散改集”海鐵聯運新模式;打造跨境電商全鏈條服務平臺,探索建設一批海外倉、海外展銷中心和共享工廠(園區),擴大泉州優品出口。四是強化效能思維換企業舒心,把群眾方便、企業滿意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第一優先級。比如,深入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集成化辦件量占比提升至50%以上;加快推進“無證明城市”試點工作;推進“標準地”供應制度,全面推行“交地即交證”“交房即交證”;在園區或龍頭企業試點推行水電氣網“統一賬單”服務;實行財產和行為稅及企業所得稅合并申報,提升辦稅繳費便利度。五是強化改革思維顯泉州誠心,鼓勵各縣市區推出更多原創性、差異化創新舉措。比如,在總結提煉近年來泉州市各部門推出的企業最有感的舉措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推出“泉速辦、泉服務、泉惠企、泉信融、泉護企”五個營商子品牌,并在豐澤、晉江、德化、臺商率先試點打造縣域特色化營商環境,在全市常態化開展“局長走流程”“萬名干部進萬企,一企一策促發展”等主題活動,持續提升“泉心泉意”營商環境品牌辨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