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5月16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2024年5月18日是第48個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為“博物館致力于教育和研究”。為進一步推動博物館資源面向公眾開放、促進館校合作,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精心策劃,全市19家備案博物館共推出近60項展覽活動,包括交流展覽、學術沙龍、公益鑒定、非遺展演、研學社教等,把“殿堂”變“課堂”,使文物保護成果惠及更多孩子,歡迎市民游客們參與。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文物捐贈儀式
18日,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將舉行文物捐贈儀式,接受捐贈者捐贈的藏品計32件/套,當中包括梁披云《書贈南書先生絕句一首》書法作品1幅、清代至新中國成立初期契約文書等紙質文獻共27件、1970年代泉州眠床1張,南宋磁灶窯綠釉菱口碟和南宋磁灶窯醬釉龍紋小罐共2件等等。這些捐贈不僅將充實海交館館藏的數量與質量,也為以后的學術、展覽、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實物。
19日,該館將舉辦“用腳步丈量世界——中外旅行家游記賞析”,帶大家一起重溫世界著名旅行家們的游記,并手繪泉州旅游路線,做一名小小“泉州推薦官”;20日將舉辦“區域國別學、文明互鑒與華僑華人”學術講座,邀請華僑大學講席教授兼華僑華人與區域國別研究院院長吳小安演講。
此外,船兒帶我去遠航—疊紙船DIY、走出國門的中國制造—瓷盤彩繪、唐風妙彩——長沙窯瓷器精品展、筆情墨趣——楊條沯中國畫作品展等活動與展覽也將與市民游客見面。
泉州市博物館:博物館之夜活動
17日,該館將推介今年博物館日主題活動、進行文物捐贈儀式、發布《石質文物集萃》及教育項目《文思“閩”捷,東南之美—閩南文化知多少》等、舉辦第二期“泉博真探”--民間公益性文物鑒定咨詢活動,現場文物鑒定專家將對各類民間藏品進行鑒定與評估。
18日晚上,來泉州市博物館體驗博物館之夜吧!依托《世界閩南文化展示中心》主題館,該館將通過館藏文物資源,延伸結合“五南文化”,創新傳播方式,讓公眾在互動體驗中增進與博物館的聯系,進一步增強博物館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文思“閩”捷,東南之美—閩南文化知多少》的第一期課程——“尋跡豐州—探索閩南最早的文明之地”將于18日、19日舉辦,尋訪線路為:泉州市博物館—武榮門—武榮慈濟宮—豐州書院—南邑城隍廟—豐州影劇院—傅氏宗祠—燕山黃氏家廟—桃源唐王宮。
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華僑文化嘉年華
活動期間,該館將推出主題展覽、豐富社教、特色集市三大特別活動。
“美美與共——新馬土生華人歷史文化展”主題展覽,將讓觀眾領略新馬土生華人歷史文化的豐富多彩,感悟文明交流互鑒的巨大作用,進而認識建設“一帶一路”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意義。
現場還將安排粽情娘惹——娘惹粽制作體驗活動、南洋尋夢 共美華韻——娘惹珠繡體驗活動、“五彩斑斕的花磚世界”南洋花磚DIY體驗活動。
5月17日至18日,博物館將推出特色集市,搭建南洋風情建筑造景打卡點,布置娘惹服裝、娘惹美食、咖啡、南洋手工藝品及華僑金融攤位,讓觀眾體驗南洋風情。
其他博物館活動
5月至6月,泉港區博物館推出“匠石成金”—古石雕文化藝術展,展示古石雕文化藝術精品。
5月19日,晉江博物館將舉辦“公益鑒寶”民間收藏文物公益鑒定咨詢,邀請文物鑒定專家來為市民“免費鑒寶”。
5月17日至31日,惠安縣博物館舉辦“橋見鄉愁——惠安古橋”圖片展,展覽選取縣域內十幾座古橋的晨昏、風物、煙火,查閱史籍里曾經記載的歷史印跡,按年代順序展示古橋、橋碑、石亭風采,讓觀眾靜靜地與它面對面,細讀。
5月18日,南安市博物館將邀請原福建省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粟建安研究員開展《南安古陶瓷與海上絲綢之路》學術講座,增加以南安古陶瓷與海絲為主題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深化觀眾對海絲的了解。
5月16日,德化縣陶瓷博物館開設《中國白 德化瓷》一起走進德化縣陶瓷博物館直播活動,讓市民及游客了解德化悠久制瓷歷史和傳統陶瓷文化,感受德化陶瓷文化的魅力。
5月18日,安溪縣博物館將舉辦鐵骨柔藤——安溪竹藤編織技藝體驗活動,并組織廟學游研學活動。
5月18日,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推出博物學標本盒制作體驗,讓學員近距離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真實化石標本,學習相關的專業清修知識,并制作獨一無二的標本盒。
5月18日,德化縣順美海絲陶瓷歷史博物館將舉辦古老技藝傳承“鋦瓷”體驗活動、清韻古瓷展、德化瓷觀音展。
5月18日至19日,福建省世茂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設立《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公益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