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今年全國兩會,“新質生產力”成為熱詞,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務之首。
作為產業發展強勁的民營經濟大市,泉州正加緊步伐,因地制宜,聚焦新質生產力,不斷推進前沿技術創新和傳統產業轉型,開辟未來發展的新賽道。
新質生產力“新”在何處?在這條“新”賽道上,企業如何應對,有哪些機遇和挑戰?泉州如何布局發展新質生產力,發揮新引擎作用?
即日起,閩南網推出特別策劃——《新質生產力在泉州》,聚焦“新質生產力”產業發展報道,實地探訪各行業、企業向“新”而行,并對話專家學者及行業代表,解析泉州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的探索與實踐。
閩南網5月16日訊(閩南網記者 尤燕姿 洪方博濤 文/圖/視頻)走進智能制造工廠,偌大的空間里,只有零星幾名工人在操作機器,智能設備的投入大大減少了人力成本;面輔料倉庫里,機器人穿梭在倉庫及車間里,無障礙通過電梯與卷簾門,實現無人按需按單運送物料;穿在身上的采用熱控銀科技材料的暴汗服,遇高溫就會變色提示……
近年來,紡織服裝產業作為泉州經濟第一大支柱產業,從原材料、設計及生產制造等多方面,不斷突破傳統模式,推陳出新,靠科技“出圈”,引領時尚國潮,賦能綠色創造。
利郎:全智能自動裁剪全智能吊掛
在利郎智能制造工廠,近萬平方米的車間里,只有不到200名的員工。他們要完成布料的剪裁、模板化制作、縫制到成品檢驗、包裝入庫等工序。
利郎全智能吊掛系統
相比以往的傳統制造模式,新改造的全智能吊掛系統,大大提升了每個崗位上的工作效率。
在4樓的裁剪車間,智能裁剪機能夠一次性裁剪出240片甚至更多面料。記者看到,車間內連疊面料工序都是靠機器完成的,一層一層的面料,疊在一起共20層,每層面料上有不同款式的裁片,有的一面6件,有的一面4件,在全智能自動裁剪機幾分鐘的運作下,就能夠裁剪出規格標準的面料。
自動裁剪機
利郎生產制造總公司人力資源部總監柯榮欣介紹,自動裁剪機能夠精準地裁剪出布料,不僅規格標準,還不浪費邊角料,讓材料能夠得到充分利用。“原來這個車間有80多名工人,智能設備的投入,節省了三分之一的人力。”
裁剪出來的面料經過分解分包后,通過全智能吊掛系統,將面料運轉到3樓的模板化車間。每個吊籃可以放30件衣服的面料,運至3樓的面料,領班只需在手機上操作,就可以將面料再次分配到具體的工作站,由工人完成前片、后片的縫制,制作出來的服裝,已經達到了半成品狀態。
“全智能吊掛系統的投入,使得整條流水線的產能提高,省去了工人跑來跑去領面料的時間。”柯總監說,傳統車間是由員工領面料再到工位上縫制,不僅效率低,還容易出錯。
裁剪出的面料進行分解分包運送到3樓模板化車間
工人制作好的半成品服裝,隨著全智能吊掛系統的運轉來到2樓,便能夠自動實現分碼分色,然后再進入1樓的整燙、總檢及包裝工序,成品就可以入庫了。
柯總監介紹,整個智能工廠的每個樓層,都有一臺顯示屏,通過大數據云計算自動排產排序,一目了然。不僅生產智能化,車間還推行了其他技術系統,車間全員推行信息化管理,實現智能化精細化管理模式。
每個樓層都有一臺顯示屏,大數據一目了然
柒牌:機器人穿梭往返運送物料
作為5G智慧工廠標桿企業的柒牌男裝,多年來不斷打破傳統模式,創新創造,穩步推進智能制造建設。
記者來到在位于晉江英林鎮的柒牌中華時尚產業園,在一樓面輔料倉庫里,一臺機器人正在車間與倉庫間往返,運送物料。
機器人自動接收任務運送物料
接到指令的機器人,來到對應的料車位置,然后將料車通過電梯運送到相應的車間。這個過程中,機器人能掌控電梯,自動開卷簾門,避讓障礙物。
柒牌供應鏈物流管理中心總監陳周傳介紹,這是柒牌與中科院合作的AGV機器人科研項目,實現生產中,剪裁車間及生產車間之間裁片運送任務,途經電梯及卷簾門的對接,實現無人按需按單運送物料。
“例如在剪裁和生產車間,如果需要哪些物料,他們可以通過釘釘下單,面輔料倉庫這里可以在后臺看到下單任務,通過揀貨員在倉庫完成揀貨,并將所需物料放入料車,再通過機器人來實現運送的過程。”
以往是由車間的人員直接到倉庫來領料,一來混亂,二來容易出錯,時間長且效率低。“自從使用了AGV機器人系統后,基本不存在差錯,大大提升了效率。”陳總監介紹。
由于面輔料倉庫里的品類非常繁雜,運用該系統后,人工揀貨的工作要更加細致,倉庫的大屏幕上實時滾動播報著各車間的配送量、待配送任務等信息,確保面輔料倉與車間的業務正常運轉。
柒牌面輔料倉庫大屏幕上滾動實時數據
在二樓的匹配車間,只有零星三四個工人在作業。西服和西褲從不同的生產車間,通過流動的轉圈分別進入這個車間,在內圈上流動,通過每件衣服和褲子上的條碼進行匹配,匹配成一套西裝后,再成功進入內圈,繼而由人工進行包裝。
“原來沒有這個匹配設備,必須由人工進行匹配,不僅時間長,差錯率高,效率也低。”柒牌集團數智化中心副總監吳佳彬介紹,這是制造執行系統,協同CAD及裁床輸出裁剪計劃進行自動裁剪并分包,實現產線上快速轉款,提高生產效率。
后秀:衣服標志隨溫度變化變色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石獅市服裝城的HOTSUIT后秀工廠店,生產負責人王朝光介紹,公司主打產品是暴汗服,一款極富科技感的運動服。
暴汗服胸前的標志暗藏玄機
王朝光展示這款暴汗服的功能,別看它胸前這一枚小小的標志,卻暗藏玄機。王朝光用手摩擦這個標志時,可以看到這個標志隨著溫度的上升,從黑色變成白色,當溫度下降時就恢復了黑色。
“這一套衣服的重量只有500克左右,而這個設計能夠在運動時有效監測人的體溫。”王朝光翻開暴汗服的衣領,只見衣服內里是一款銀色的材料,且具有蜂窩狀凹槽設計。“這個設計能夠減少面料與皮膚接觸的面積,如果人在運動時流汗了,就不會黏住皮膚,也比較透氣。”
王朝光介紹,暴汗服采用的是熱控銀科技面料,該面料的原理是將遠紅外線把身體輻射出來的熱量反射回到身體,使得熱量在皮表形成一種熱循環,當人的體溫上升時,將產生兩種結果,一種是流更多的汗,另一種是加快代謝。
而暴汗服最早源自于拳擊運動員,在賽前減重時穿的服裝,以前的材料不透氣又悶熱,且不彈性,穿著體驗感很差。后秀經過多年來的升級改造,目前暴汗服采用的熱控銀科技材料已經是5.0版本,并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
記者在生產車間看到,公司還配有專門的面料和板型及功能監測實驗室,通過研究人員的不斷創新創造,不斷提高產品設計及材料研發,從而提高產品的性能。
【記者手記】
在走訪企業的過程中,記者深刻感受到,勞動者臉上泛發出喜悅的表情。科技改變生活,在智能崗位上的工人,不僅運用到了新的設備和技術,也靠這項技術和設備提升自己的勞動成果,不僅能夠更快地把產品生產出來,而且生產出來的產品品質更高。而企業通過智能化工廠,提升了整體的生產效率,減少了許多誤差和出錯,創造了更多的價值空間。
新材料的運用瞄準了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的方向,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從而研發出更高端、更綠色的材料,以達到綠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目標。
總而言之,發展新質生產力應該多維度向“新”而行,實現各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生活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