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6月8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通訊員 許僑鑫 郭燁佳 文/圖)古老的建筑、傳統的工藝、獨特的習俗、流傳千年的南音、精彩絕倫的南戲……世遺泉州,擁有最閃光的“金名片”。8日,泉州市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在府文廟啟動,系列精彩的活動同步推出。
啟動儀式現場
啟動儀式上,中小學生南音快閃呈現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南音的獨特魅力,以及“非遺進校園”的工作成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高甲戲、街舞等輪番上演,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各種表演形式交相輝映,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
為進一步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泉州市文旅局發布了瀕危非遺項目扶持計劃,扶持對象覆蓋泉州市所有縣(市、區),重點針對已列入國家級、省級、市級等各級非遺名錄但面臨瀕危狀態的項目,以及尚未列入名錄但具有較高文化價值和瀕危風險的項目。該計劃將通過深入基層、社區、村落等非遺項目所在地,重視與傳承人、相關單位及群眾進行溝通交流,摸清泉州市瀕危非遺項目的家底,了解和保護這些瀕危的非遺項目,為今后的保護和傳承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撐。
“泉州,自古以來就有熱愛遺產、保護遺產的傳統。”泉州市文旅局局長呂秀家表示,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是一項系統工程。近年來,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從立法、機制、規劃、投入等方面,系統構建了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發展體系。接下來,市文旅局將致力建立1個全市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公益基金,抓好物質和非物質保護傳承2支隊伍建設、構建更完善的保護、傳承傳播、活化利用3大體系,推動守正創新,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司法聯動、社會參與”的4大工作格局,發揮好政策、平臺、活動、市場、監管的5方面作用,立足把工作做得更務實有效。
現場還推出了豐富的體驗活動
當天還舉行了志愿服務表彰儀式、“宋元中國·海絲泉州”旅游推薦官授牌儀式等,舉辦非遺和文物法律法規宣傳、非遺購物節、榮耀記憶·非遺印象活動等。今年的端午佳節恰好鄰近“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現場還設有投壺射禮 、中藥香囊艾草包制作體驗活動、竹藤編互動體驗活動等,并布置多個“端午安康”和“一舉高粽”的祈福網紅打卡點。
作為本次活動的配套,“藤編竹織·漆彩生活”專題展覽在泉州市非遺館四樓的新型空間同步開幕,展示精美的藤編竹織藝術品與漆藝相結合的創意作品。即日起至10日,市民游客可以在泉州市非遺館體驗刻紙、木偶頭、木雕、花燈、彩扎、珠繡、竹藤編、錫雕等非遺項目的無窮魅力,并觀看非遺劇場梨園戲、高甲戲、南音等精彩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