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因地制宜發展縣域經濟,讓每顆種子多點開花,是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地區差距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密碼。
改革開放以來,泉州高擎“晉江經驗”的旗幟,在一張白紙上勾勒出“愛拼才會贏”的奮斗故事。新起點,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泉州從“鏈”上發力,細分梳理了縣域產業鏈,持續強鏈補鏈延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全力夯實經濟發展的支撐。
即日起,閩南網聯合泉州市委網信辦推出特別策劃《縣域產業鏈·泉州創未來》,通過鏡頭和筆觸,多角度、立體化報道泉州各地產業鏈的發展情況,展現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創新實踐。
閩南網7月31日訊(閩南網記者 蘇毓茹 吳圳烽 文/圖/視頻)泉州市德化縣陶瓷制作歷史源遠流長,始于新石器時代,興于唐宋,盛于明清。數千年來,德化的窯火生生不息。
作為中國三大古瓷都之一的德化,如今形成了完備的產業鏈,傳統瓷雕、出口工藝瓷、日用瓷并行發展, 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陶瓷工藝品生產和出口基地、陶瓷茶具生產基地。
時至今日,四千余家陶瓷企業在這片熱土上茁壯成長,產業集群規模高達577億元,預計2027年產值將突破千億元,從業人數超過十萬人。陶瓷產品暢銷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際市場中占據著重要的份額。一路走來,發展的秘訣不僅在于其深厚的歷史底蘊,更是不斷創新升級的結果。
生生不息的德化陶瓷,產業茁壯成長
深耕日用瓷賽道 產品遠銷60多國
在陸升(福建) 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陸升集團”)生產車間,自動生產線忙碌地運行,幾秒鐘即可完成滾壓成型、修坯、注漿等工序;大屏上,每日生產計劃、在產訂單等數據一目了然;展廳內,擺滿各個系列的瓷器,琳瑯滿目。
作為專注于開發高端陶瓷制品的新加坡企業,陸升集團已扎根德化20多年,成長為德化日用瓷出口龍頭企業,現有員工550多名,產品遠銷6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量達2800萬件,年產值2億元。
陸升集團展廳內,擺滿各個系列的瓷器,琳瑯滿目
“目前我們除了原材料高嶺土需要從全國乃至世界各地進口,生產、加工、銷售、售后等環節全都可以自主完成,形成了完整的產銷鏈條。” 陸升集團董事長助理、管理部經理鄭富垚介紹。
公司創立以來,陸升集團積極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鎖定“陶瓷餐具”這一品類精耕細作,在設計與研發上下足了功夫,讓陸升集團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占據一席之地。
當前,陸升集團的新骨瓷系列產品以外觀光澤柔和,透明度高,使用場景多而深受市場青睞。“經過特殊的處理,這類產品的釉面硬度及坯體強度大,機械強度高,不易破損。而且產品采用二次燒成,具備理化性能及化學穩定性好等特點,洗碗機、微波爐、烤箱、冰箱都適用。”鄭富垚介紹,目前,公司研發設計了一萬多種產品,受到香格里拉、新加坡航空、希爾頓、北京飯店等多家知名酒店和企業的采用,并與國際一流客戶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不止于餐具的轉型升級,陸升集團的市場、銷售模式也發生變化。近幾年來,公司根據市場情況做了相關調整策略,比如由原本的產品以外貿出口為主逐漸將重心轉向國內市場、嘗試電商銷售等。
當前,陸升集團還在加快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步伐,以科技賦能產業鏈發展。
工人正在操作自動化設備
要把一捧土變成一個小小的盤子,從原料處理到成型要經過數十道工序,并且在1300℃的高溫下燒制20個小時,才可以實現完美蛻變。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去年起,陸升集團與中國聯通“智慧輕工軍團”攜手共同建設5G智慧工廠,目前一期項目已投入使用,不僅提高了工廠的生產效率,也為其提供了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
陸升集團自動生產線系統
據悉,一期項目建設內容包含5G+工業數采、APS智能排產系統,5G+工業數采。通過在窯爐等生產設備加裝智能傳感器,能夠實時采集設備的電流、電壓、溫度、傳送速度等參數,并通過5G網絡傳輸到物聯網設備管理平臺進行監測和管理。經統計,一期項目投入使用后,陸升集團將實現庫存積壓量減少30%、產線利用率提高15%、庫存周轉率提高20%、客戶投訴率下降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