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百年 制作技藝傳承六代
在泉州鯉城區天后宮旁的“秉正堂石花膏”店里,前來品嘗美味的食客們絡繹不絕,店里的生意十分火爆。店內柜臺上擺放著石花膏、水果、豆類等各式配料,柜臺后方店員們動作嫻熟,為顧客奉上一碗碗清涼的四果湯。
前來品嘗美味的食客絡繹不絕
店主丁秉正是石花膏制作技藝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在他的家里,石花膏的制作技藝傳承六代,已經有百年歷史,最早要追溯到丁秉正的外婆黃韭菜。
清光緒末年,黃韭菜為謀生計,拜泉州南門聚寶街一帶有名的石花阿婆為師,學習石花膏的制作技藝,學成之后就開始自制石花膏,并挑擔沿街叫賣。后來,丁秉正的父母繼承黃韭菜的石花膏制作技藝。在丁秉正12歲時,他也向父親學習了石花膏的制作技藝。
秉正堂石花膏
在此后四十余年的時間里,丁秉正從挑擔吆喝、推車叫賣、到擁有自己的“秉正堂石花膏店”、再到開設多家分店,名聲越來越響亮,而這一切離不開他的守正創新,既保留了傳統味道,又不斷根據顧客的需求進行調整。
20世紀90年代初,為滿足不同顧客的口味,丁秉正嘗試將銀耳、蓮子、紅豆、綠豆、西瓜等幾十種佐料加入石花膏,顧客可任意組合,搭配成四果湯,成為如今的特色小吃。
清涼解暑的四果湯
近幾年,為進一步豐富顧客體驗,秉正堂在冬日推出了提供四果湯加熱豆漿或紅糖水等“加熱”服務,還有冰糖銀耳燉梨、香芋紅豆沙等熱飲,日常還銷售面線糊和閩南特色糕點。
丁秉正向女兒傳授石花膏制作技藝
如今,丁秉正的女兒丁端旭也接手了這門制作技藝,并負責分店的各項事務,續寫著石花膏的傳承故事。
從普通小吃、到非遺美食、再到泉州記憶,一碗石花膏走過了上百年的歷史,并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創新中不斷發展。無論歲月如何變遷,這份來自海洋的古早味始終刻在人們味蕾記憶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