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8月27日訊(通訊員 王文 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日前,在泉州海事局的全程監護下,伴隨著大型半潛駁“中鐵駁1”緩緩下沉,泉州港石井作業區16-17號泊位工程最后一件大型沉箱安裝完畢,標志著該碼頭項目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據介紹,作為泉州港石井作業區連片開發的起步工程,16-17號泊位工程為設計年通過能力達210萬噸的2個2萬噸級件雜貨泊位,總長392米。項目建成后,將以其獨特區位優勢,更好地滿足腹地石材產業發展對港口運輸的需求,進一步強化港口與城鎮、產業融合,提升特色優勢產業綜合競爭力。
該項目工程選址在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活力的同時,也因為距離現有的石井5000噸級航道安全距離不足120米,影響泉金客運航線航行安全,導致工程建設安全充滿挑戰。
16-17號泊位工程于2018年7月20日正式開工建設,共21件、單件重達2966噸的大型沉箱預制、出運、安裝是該工程建設的重要節點和關鍵所在。
“為保障工程建設安全,我們對實施沉箱安裝作業的半潛駁、錨艇、拖輪、定位船等施工船舶,都提前開展了現場安全檢查,確保船舶適航、船員適任。”南安海事處處長楊文勇說,通航安全同樣不能忽視,他們密切配合泉州海事局交管中心對施工水域科學實施交通管制,有力保障了泉金航道通航和工程施工作業的“雙安全”。
沉箱安裝結束后,施工方將繼續完成“護岸”與沉箱連接、合攏,以及碼頭上部結構的建設工作。泉州海事部門將持續做好水上工程安全監管和通航保障,積極助力轄區港口貨運服務能力提升,為臨港產業集聚發展貢獻海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