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0月12日訊(閩南網記者 蘇毓茹 文/圖)近幾個月以來,泉州古城片區多條街巷都在施工改造,給市民出行造成不少影響。這些路段在建什么?還要持續多久?項目建設進度頗受關注。11日,記者現場走訪了市區涂門街、南俊路等路段,詢問施工單位,了解具體施工情況。
古城多條街巷正在改造 市民反映出行不便
11日上午9時許,記者騎行電動車沿著涂門街行駛,只見沿途每隔100多米就設置了一個封閉圍擋,里面有大型機械和工人正在施工作業,路口兩側有保安人員在指引行車。
涂門街路段設置了多個圍擋
在靠近涂門街頭的施工點位,接收井已經開挖完成,由于井內地下水位較高,目前工人正在安裝抽水機準備排水,后續將在路面下約6.8米深處裝設頂管機,頂進DN1000的污水管道。
工人正在準備安裝抽水機
記者從圍擋上的告示了解到,現場為鯉城區市政基礎設施修復項目“新門街—涂門街污水主干管建設工程”,該項目沿新門街—涂門街敷設污水主干管,項目全長2.6公里,西起城西路,設計終點東至涂門水關泵站,途經新華南路、蓮燈支巷、蓮燈巷。
由于施工需要,雙向四車道的路面僅剩兩個車道,只允許機動車由東往西通行,行人和非機動車仍可以正常在兩側的非機動車道、人行道通行。“我每天上下班都要騎電動車經過這段路,雖然道路沒有封閉,但是一到高峰期就是堵上加堵,實在是不方便,希望早點恢復正常通行。”市民王先生說道。
據涂門街中閩百匯超市附近輪值的保安人員介紹,由于周邊有多所小學,早上8點左右、下午5點起是早晚高峰,交通較為擁堵。“10日撤掉了部分隔離欄,右轉道可以正常通行,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交通壓力。”
南俊路與二郎巷交叉口的道路已經封閉
工人正在進行頂管施工
而南俊路與二郎巷交叉口的道路已經封閉,雙向兩車道的路面僅剩一個車道得以通行。該路段正在進行南俊路(東街-二郎巷)市政提升工程,被圍起來的路面已經挖開,現場機器轟鳴,在大概10米深的地下,工人正在進行頂管施工。
“我接送孩子上下學都需要從這個路口經過,現在只能繞路走,剛開始有些不習慣,但是現在也能接受了。”在泉州師范學院附屬小學門口等待孩子放學的市民張女士告訴記者。
推進雨污分流改造 部分項目預計10月底完工
記者隨后采訪了泉州水務工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古城建設分公司,了解工程項目的建設內容和最新進展。
“為了道路通行方便,我們和交警部門溝通后,分兩次對新門街—涂門街污水主干管建設項目進行施工,目前正在進行的是涂門街路段。”現場負責人黃冰水介紹,該路段從7月5日開始建設,預計10月底完工。
黃冰水告訴記者,該路段設置了10個頂管工作井,現在完成7段,目前正做道路檢查井施工。“由于每個工作井的距離較長,在兩個工作井中間設置檢查井便于后續進行檢查、維修、清理等工作。”
據悉,新門街—涂門街新鋪設的污水管屬于市政污水主干,未來,南俊路、東街、百源路、中山路等周邊街巷道路沿線的生活污水,都將流入新門街—涂門街市政污水主干管中,再經涂門水關污水泵站轉至下游市政污水干管,最終進入寶洲污水處理廠。
“南俊路(東街-二郎巷)市政提升工程于今年5月初開工,現在正在進行頂管作業,頂管工程總長度為400多米,目前已經頂進240米。”工程管理部副經理莊佳鑫介紹,項目計劃于明年5月底完成。
二郎巷是古城北片區最低洼的地帶,每逢強降雨天氣,都容易引發內澇,給周邊居民,尤其是學校學生及家長帶來出行不便。該項目是解決二郎巷幾十年來內澇問題的先行工程,通過高水高排,改線分流,避讓二郎巷城墻遺址,設置一體化排澇泵站和一體化污水提升泵站,將二郎巷上游的雨污水加壓輸送至東街雨水箱涵內,實現消除二郎巷積水和雨污分流的目標。
地下管線及地質復雜 施工方將全力推進項目建設
“為什么建設了好幾個月還沒有完工?”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許多市民對于施工進度十分關切。
對此,莊佳鑫解釋道,由于項目施工范圍內設有污水管道、燃氣管道、自來水管道等多種管道,且地質條件較為復雜,加上施工面窄,周邊交通繁忙,許多客觀原因都容易造成工程施工難度的增加。
“貨車白天不能進出主城區,不少材料運輸或渣土清運只能在夜間進行,會影響工程建設進度,晚上施工又容易被投訴擾民,所以我們盡量搶抓一切合適的時機施工。”一名項目現場負責人告訴記者。
為提高施工效率,盡量減少占道施工給群眾帶來的出行影響,目前項目正進行多點平行施工,每天三班倒、不間斷作業,并安排保安人員在現場24小時值守,想方設法加快工程進度,保證工程質量,盡早還路于民。
記者了解到,這些同時施工的街巷屬于泉州古城街巷市政綜合提升工程,2020年起,泉州水務集團分期分批實施泉州古城街巷市政綜合提升工程,根據古城主要排水通道和路網分布,按照“總體規劃、分區推進、功能優先”的原則,把古城6.41平方公里分成8個分區?,F已完成古城片區分區一、分區二及分區三大部分街巷的整治提升工作,實現管線下地、雨污分流,有效解決了城內雨后積水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