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中國”國家戰略背景下,健康產業已經成為新常態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醫藥與旅游的“跨界”融合,為兩大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潛力,正成為一種新興的模式被人們廣泛關注。根據目前泉州的具體情況,在即將召開的市兩會上,農工黨泉州市委員會擬提交相關建議。
明確定位 出臺支持政策
建議提出,吸收其他省市有關地區的優秀做法,明確“中醫藥+旅游”的發展定位;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工作體系,加強頂層設計,強化部門協作機制;出臺扶持政策,加強行業規范,吸納優質企業參與建設;引導社會資源向中醫藥健康產業集中,推進“中醫藥+旅游”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挖掘特色 推進產業融合
建議提出,依托中醫藥文化元素突出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中藥材種植基地、藥用植物園以及景區景點等,建設一批輻射帶動作用明顯、中醫藥特色優勢顯著的旅游項目。積極做好中醫藥保健品、旅游伴手禮、中醫保健器械等旅游商品開發,探索打造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綜合實力強的“中醫藥+旅游”目的地。
整合資源 融入文旅體驗
建議提出,推廣鯉城區組建古城中醫藥“探尋隊”和制作中醫藥文化宣傳視頻、童謠等做法,收集蘊含古城中醫藥文化資源線索,編制分布圖,繪制脈絡圖,規劃古城中醫藥文化研學旅游路線。結合鄉村振興戰略,依托以中藥材種植體驗、觀光旅游和農家樂為主的“中醫藥+鄉村休閑旅游”;推進中醫藥養生湯、驅蚊包等系列衍生品進酒店、旅游景區等。此外,還可以探索“中醫藥+旅游基地”的開發建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打造中醫藥文化品牌。
培養人才 增強發展后勁
建議提出,聯合高校和相關企業,建立“中醫藥+旅游”人才培育機制和人才激勵機制,鼓勵從業人員到中醫醫院、科研院校和醫藥企業等進修,培養一批熟練掌握中醫藥文化、健康保健、休閑運動、旅游服務等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提高中醫藥文化旅游服務行業的整體質量和水平。
加強、鼓勵中醫專家和國藥大師的師承教育和傳播,適時培養多層次中醫藥骨干人才,不斷傳承和挖掘中醫藥文化內涵,使中醫藥旅游散發永久活力。
融媒體記者 林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