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店前優惠促銷、誘導消費者大額充值,同時悄悄變更法人,在消費者毫無預知的情況下,突然閉店,讓消費者無處退費,蒙受損失。這種由“職業閉店人”策劃倒閉,轉移資產的事情,這兩年在泉州屢次出現,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且因其精心策劃,導致維權難。兩會期間,臺盟泉州市委會提出打擊“職業閉店人”,加強預付式消費市場的監管的提案。
案例:3家店同天閉店,同月變更法人
泉州的黃先生至今還在海鼎薈會員的維權群里“潛水”,經過一個多月折騰,大家對于退費漸漸失去希望。
去年11月25日,海鼎薈海鮮姿造自助餐廳,一夜之間,關閉泉廈兩地所有門店,后臺清零,許多消費者無處消費也無處退款,老板也聯系不上。
企查查資料顯示,海鼎薈兩地3家店分別所屬的晉江海鼎薈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泉州海鼎薈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廈門海鼎薈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均于閉店當月備案了法人變更信息。
無獨有偶,2023年8月,泉州市區云鹿路仟禧匯大廈二樓的“金寶貝”早教中心突然閉店,許多家長退費無門。而這個早教中心所屬的金寶托育有限公司,企業信息在閉店前發生了兩次法人變更,且在閉店的一年前,把注冊資本從10萬元變更為1萬元。
“這種事,走法律訴訟或者工商行政執法,很難追討到錢,即使官司贏了,但沒有可執行財產,也沒錢退。”黃先生說,他們的海鼎薈維權群里,有的消費者卡上的錢還有上萬元,大部分都有幾千元,總金額很大,但現在看來,基本追討無望。
聲音:“職業閉店人”破壞市場秩序
臺盟泉州市委會指出,“職業閉店人”出現于2019年,指專門幫老板策劃退場,收錢“干臟活”,讓投資者全身而退的人。職業閉店的流程大致為:按照商家負債或擬轉移資產總額的10%~15%收取傭金;協助商家提前變更股東、法定代表人、高管,同時大幅減少注冊資本;讓商家以店慶、年終回饋等為誘餌,通過營銷活動圈錢。最后,突然閉店,投資者卷款失聯。
近年來,泉州相繼出現“預付費模式”的服務機構突然閉店事件,健身房、教培機構、餐飲、理發店、美容店等為重災區。“職業閉店人”不僅會侵害消費者權益、破壞市場秩序,也對整個社會的信任體系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害,繼而對經濟內循環產生不利影響。
建議:加強部門協作,形成全鏈條打擊震懾
臺盟泉州市委會建議,加強預付式消費市場的監管,加大力度打擊“職業閉店人”,并建立多部門聯合監管機制。
加強對預付式消費商家的資質審查,確保商家具備合法經營資格和良好的信用記錄。對于戶籍地為偏遠地區的人員、低收入人員、無職業人員、年長者、身患重病者、年紀較輕者擔任股東、法定代表人、高管的不應予以登記。
建立預付式消費資金監管平臺,要求商家必須注冊預付式消費資金銀行賬戶,并將賬戶納入平臺進行實時監控和管理。
建立多渠道線索收集機制,鼓勵消費者、員工、競爭對手等舉報“職業閉店”行為。對于涉嫌違法的商家和“職業閉店人”,應依法立案調查,并采取相應的強制措施。
加強市場監管、公安、司法、商務等部門的協作和配合,形成全鏈條打擊震懾。開展預付式消費市場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查處“職業閉店”等違法行為。
(海都記者 沈舜枝)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肖厝口岸首次進口紅土鎳礦2025-04-27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