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自行車以其快捷、輕便、經濟等優點,成為深受泉州市民歡迎的代步工具。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3月,泉州市電動自行車保有量約175萬輛,其中中心市區約124萬輛。
在今年泉州兩會上,民建泉州市委會認為,當前,受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泉州老城區、缺乏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以及城中村中各類出租屋和居民自建房等,存在室外公共充電設施嚴重不足與廣大車主巨大充電需求之間的矛盾,成為影響電動自行車安全的嚴重隱患。
民建泉州市委會認為,在加大法律法規宣傳和安全勸導之外,源頭治理更顯緊迫。經過調研,民建泉州市委會認為可以從3個方面加強。
首先,完善建設規劃及技術標準,確保建設有章可循。細化、完善公共電動自行車停放場所和充電設施建設規劃,在新建或改擴建工業園區、商業廣場、寫字樓、居住社區、醫院、公園等公共場所時應合理規劃配建公共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場所、充電設施,明確建設標準;確保設施不被更改用途或停用;對充電設施報裝主體、報裝流程、電費收取標準進行明確和統一。
其次,推動重點、難點地區規劃建設,確保供需精準匹配。特別是老舊小區、城中村等因客觀原因沒有條件單獨建設充電樁的小區、自建房,要因地制宜、加強統籌規劃周邊可用場地,如社區公共用地、現有電動車停車位等,建設公共電動車充電樁或具備定時充電、自動斷電、故障報警等功能的智能充電換電設施,積極引導居民和社會力量參與改造建設,實現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應建盡建,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最后,強化對公共充電設施的維護監管,確保運營安全可靠。
(記者 黃曉蓉 黃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