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泉州市知識產權發展與保護狀況
“4·26世界知識產權日”即將到來之際,泉州發布了《2024年泉州市知識產權發展與保護狀況(白皮書)》。
“六個維度”立體化解析年度知識產權工作亮點
作為年度知識產權工作成效的集中展示,本次白皮書聚焦創造、運用、保護和基礎建設四個維度,全面介紹了泉州作為民營經濟強市與知識產權強市,在知識產權發展與保護方面取得的成效,其中亮點頗多,可圈可點。
在完善知識產權管理機制方面:市委、市政府對知識產權工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會議聽取匯報,全市知識產權工作“黨委政府主導、部門主抓、企業主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格局不斷強化,2024年市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升格為中共泉州市委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市領導小組,為知識產權事業發展提供更加堅強有力的機制保障。在加快知識產權強市建設步伐方面:2024年1月,泉州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這是全國知識產權試點示范體系的最高榮譽,泉州成為全省繼福州、廈門之后第二批唯一獲此殊榮的地級市。2024年11月,泉州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試點城市,系全省唯一入選城市。在推進“十四五”知識產權規劃實施方面,多項指標提前超額完成規劃的五年目標: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商標有效注冊量于2024年6月、12月相繼突破5件、80萬件大關,目前分別達到5.77件、82.01萬件,均居全省前列,超額完成規劃4.5件、80萬件的五年目標,其中商標有效注冊量自2020年起已連續5年居全國地級市首位;新增1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永春老醋”,地理標志總量達67件,超額完成規劃65件的五年目標;新增1家福建省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福建師范大學泉港石化研究院”,國家級和省級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數量達13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12個),超額完成規劃“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達10個”的五年目標。在鞏固提升工作領先水平方面:2024年度省對市營商環境監測督導結果中,泉州知識產權指標再度獲評標桿,連續三年獲此殊榮。全市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工作連續4年獲國家知識產權局通報表揚。2024年6月泉州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獲批設立“國家級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泉州分中心”,保護載體建設進一步深化。在加強探索創新服務舉措方面:針對民營企業在實施商標品牌“走出去”戰略和知識產權布局運作中的需求,出臺“雙指南”,即:全省首份《關于推動企業加強海外商標布局的指導意見暨企業辦理商標馬德里國際注冊事務指南》,以及全省首個由檢察院、知識產權局聯合制定的《企業知識產權規范管理和權利救濟指引》。指南緊扣實踐熱點問題,充分考慮不同規模、類型、發展階段企業的需求,采用“一問一答”方式編撰,為企業提供“航標”指引,在國內具有率先意義。在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針對陶瓷等優勢產業知識產權保護需求,泉州積極協調爭取,獲批籌建國家級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德化(陶瓷)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并與廣東潮州、江西景德鎮簽訂《地理標志(陶瓷)保護合作框架協議》,在全國率先建立跨省域陶瓷產業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協作機制。針對企業網絡打假維權訴求,市市場監管局不斷完善網絡商標保護系統,提供“點對點、個性化、訂單式、專班制”維權服務,2024年協助企業監測發現8.3萬余條涉嫌侵權商品鏈接,實施跨區域聯合打假6回次,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超6000萬元。晉江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的《侵權咨詢鑒定,晉江快維中心高效對接助力異地維權》入選“全國第四屆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案例模擬演示活動現場演示案例和在線視頻展示案例”,系全省唯一入選案例。市市場監管局辦理的斯凱奇實用新型專利行政裁決案件入選QBPC(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優質品牌保護工作委員會)2024-2025全國十佳案例。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市公安局聯合下發《關于就兩高一部<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犯罪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條第一款規定統一認識的通知》,就打擊跨區域制售假犯罪案件司法管轄標準等達成一致認識,有力指導各地依法辦理知識產權犯罪案件,增強打擊合力。
“三大層面”展示知識產權與區域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成效
知識產權是企業市場競爭的“剛需”和區域創新能力的“標配”。本次白皮書顯示,泉州堅持多元化運用,推動知識產權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
在加速發展以專利為支撐的創新經濟方面:市市場監管局、市財政局以《泉州市進一步推動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為引領,著力構建完善政策扶持體系,2024年市財政下達1800多萬元資金,從促進專利快速授權、優化交易運營服務供給、支持知識產權金融等多維度,展開“精準滴灌”式扶持。全年企業辦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超8億元,專利密集型產品備案與認定數量分別達到2214件與25件,專利轉讓許可達5508件,均居全省前列。市市場監管局、市創投公司建立泉州市知識產權運營基金項目聯席會,做好基金項目審議管理,推動該基金新增一期投資項目1個、投資額1000萬元,新增二期投資項目1個、投資額1550萬元,目前該基金累計投資項目8個,總投資金額1.26億元,撬動社會資本投資20.62億元,帶動匹克、宏芯科技、佰源智能、中科光芯、智程半導體等一批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發展。圍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和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泉州推出系列舉措:在全省率先制定實施高價值發明專利提升專項行動方案(2024—2026年),構建市縣協同、部門協作格局;舉辦全省設區市首個專利檢索大賽,提升企業專利精準檢索和高效布局能力;舉辦第二屆泉州市高價值專利大賽,面向智能制造、半導體和新材料等三大領域征集優質專利項目436件,吸引眾多龍頭企業和國家“雙一流”高校參加;面向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新立項支持5個高價值專利項目、5個企業運營類專利導航項目、3個產業規劃業專利導航項目;新增“高端裝備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等3個福建省產業(區域)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堅實“底座”。目前,全市高價值發明專利達5147件,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明專利達3201件,在高價值發明專利中占比超過60%。在培育壯大以商標為支撐的品牌經濟方面:泉州深入實施“企業商標品牌價值提升”三大專項行動,瞄準縣域產業布局方向與重點,打造與千億產業集群高度契合的紡織鞋服、水暖衛浴、日用陶瓷、機械制造等塊狀商標品牌經濟帶,在全省率先推行商標發展“五維指導”法,引導企業拓展豐富商標內涵,提升企業品牌在市場競爭中的溢價能力。近年來市市場監管局會同商務、貿促會等部門,積極引導企業利用奧運會、冬奧會資源,借梯登高,放大品牌效應;目前,泉州已成為奧運會和冬奧會上贊助各國國家隊、國際體育賽事組織最多的國內城市。為支撐泉州在文旅經濟等新興領域的發展,一年來,市縣相關部門積極發揮職能優勢,探索以商標品牌賦能文旅經濟發展,如:2024年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泉州世界遺產公共文化資源保護第一案“半城煙火半城仙”商標侵權糾紛,促成商標權利人將“半城煙火半城仙”商標無償捐贈給泉州市文物保護中心,實現公共資源活化利用;豐澤區知識產權局積極協調,促成兩家廣告公司將已注冊的15枚“簪花圍”等元素的商標,無償轉讓給國有企業,為以“簪花圍”享譽海內外的蟳埔文旅經濟提供堅實品牌支撐。2025年3月31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在泉州舉辦“全國商標品牌價值提升暨地理標志助力鄉村振興推動活動”,泉州作典型發言,受到各方好評。在拓展提升以地理標志為支撐的特色產業經濟方面:泉州累計培育擁有地理標志商標56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1件,形成綠(茶果蔬薯)、藍(海洋漁業)、白(德化白瓷)、黃(張坂木雕)“四色”品牌內核,引領產業高速發展。以“晉江紫菜”為例,得益于該地理標志的強勁品牌帶動效應,晉江已發展成為省內乃至全國范圍內最大的壇紫菜加工生產基地之一,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和東南亞國家,年產值近31億元,穩居全國紫菜加工品市場份額的70%以上。安溪鐵觀音、惠安石雕兩大地理標志品牌帶動當地“一二三產”融合發展,2024年公布的全省地理標志產業調查結果顯示,二者產值分別居全省地理標志產業第一、第三位。2025年以來,結合創建“世界美食之都”,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局、市文旅局積極推介泉州地理標志特色產品,推動以泉州地理標志產品為食材的“一縣一桌菜”等泉州美食走出福建、邁向全國、香飄九州。2025年新年伊始,市市場監管局會同有關單位,以晉江深滬地理標志為試點,在全省率先舉辦“滬江十八道”地理標志特色宴發布會,為地理標志特色產業與現代農業、餐飲住宿、文旅休閑、會展廣告等多產業融合發展積累寶貴經驗。
掃描下方二維碼,查看“白皮書”全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珍稀 “訪客” 西黃鹡鸰現身 泉州鳥類家族2025-04-11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