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住邦夫在鄭成功紀念館親手種下的榕樹,如今已郁郁蔥蔥
開欄語
1259年前,鑒真第六次東渡日本,成了史記最早的中日對外交流使者;時隔半世紀,新羅人張保皋來唐當兵官拜將軍,后歸國,開創中日韓海上貿易,被尊為韓國的“海上王”。
千年前,順著海上絲綢之路,中日韓三國在經濟、社會、思想、文化碰撞開花,從三國的文化軌跡可略窺一二。中國傳過去的陶瓷、習俗和飲食文化等,日本加以發揚光大的茶道,以及三地幾近相同的仿唐古建筑,都在靜靜記錄著。
千年后,循著軌跡,我們從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再次啟程。今天開始,我們啟動東亞文化之都第二階段策劃報道《東亞文化之都三城大視野》。
策劃前期,我們將邀請親歷者,講述他們赴韓日時的文化觸動,并連線海外嘉賓,重溫中日韓三國的交流故事。后期,我們將帶著民間文化使者團,親赴日本橫濱和韓國光州,領略不同的文化風土,學習他國先進的文化管理經驗,以期從中尋找泉州的“文化地位”和“東亞價值”,以及東亞文化繁榮之于泉州的大環境意義。
他有一半的日本血統,300多年前,歸國立下戰功,成了中國的民族英雄;他是新羅人,1200多年前,來唐朝當兵,歸國開創韓中日海上貿易。
鄭成功,張保皋,這是兩個在海上交流中成長起來的民族英雄。古時交通不便,海上往來成了打開各國交流的第一把鑰匙。不同歷史長空的兩人,也由此留給后人向往的空間。今天,我們邀請了2位親歷者,講述臨港城市的魅力,從民族英雄的現在,尋找當年劃在海上的交流軌跡。
本期海外視角,觀察員將橫濱的臨港發展娓娓道來,這是一段旅程,也是一段成長之路,你且聽她慢慢說來。
親歷者:鄭聰明 鄭成功紀念館館長
見證事件:鄭成功第11代侄孫福住邦夫兩度回南安石井認祖歸宗
國姓爺后人 兩度回鄉認祖
1987年,我還是紀念館的一名工作人員,那是我第一次見到福住邦夫。
日本平戶市是國姓爺鄭成功的誕生地。1985年,紀念館頗具規模,我們拜托平戶市市長幫忙尋找國姓爺的后人。事情很順利,平戶第二年就找到在橫濱的福住邦夫,他是國姓爺胞弟的后裔。
1987年,70歲的福住邦夫首次回鄉認祖。他帶的家譜,順利對接上。受當時形勢及語言不通影響,他跟少數宗親碰了面,便匆匆返日。
臨行前,宗親會送了他兩個字:溯源。福住邦夫激動得老淚縱橫。
第二年,他再次來到石井,親自在紀念館左側種下一棵榕樹,回贈了四個字:血濃于水。他說要帶后世子孫過來祭拜,遺憾的是,回日本不久,他便因病去世。
這里和平戶的聯系仍在。1989年,受平戶市政府的邀請,原紀念館館長鄭萬進到平戶參加祭拜活動。回來后,鄭老館長特別興奮地說,日本當地對鄭成功很崇敬,說他是位了不起的國際性人物。
1994年,平戶市政府代表團還蒞臨紀念館朝拜鄭成功。此后,平戶和南安締結姐妹市。如今,平戶市政府代表團每年都會組團來石井,瞧瞧國姓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