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翻修批不批
部門也很為難
西街美好生活小酒館負責人鄭達真
鄭達真:西街是否設為步行街,關鍵是規劃。西街的現狀是,一到下雨便到處淹水,電線亂搭,消防難達要求。西街要發展,應先把這些問題處理好,才能談其他的。
鄭永年:對于西街,規劃建設部門也相應出臺了保護和建設規劃,從目前來看,西街的保護涉及發展、業態、旅游等諸多方面,早在1983年就出臺了古城保護規劃,然后也陸續出臺多個規劃,還與一些高校進行課題合作,探討西街的保護與規劃。
現在,規劃部門的工作一直未停止,正在積極論證之中。網上也出現一些聲音,很多房子因年久失修,形成破敗的現象,如果再不加以保護,可能就不復存在了。
其實對于危房翻建,規劃建設部門已陸續批了1000多棟,但一些居民在翻建時,不能按照閩南古民居的標準來建設,可能是經濟方面原因吧,“還有一些住戶請來的工匠,他們的工藝也達不到古民居要求。為了讓居民在改造時能達到規劃的水準,也嘗試免費給他們送圖紙,給補貼,但就是達不到規劃的要求。
夸張地說,這些特色古民居翻修,審批一棟,就少一棟,我們也很為難。
引進實力運營公司
系統保護和商業經營
開元街道書記吳庭堅
吳庭堅:我認為西街可以借鑒上海田子坊的做法。田子坊位于上海市泰康路,1998年以前還是一個馬路集市,自1998年9月區政府實施保護性改造,把泰康路的路面進行重新鋪設,使原來下雨一地泥、天晴一片塵的馬路煥然一新。接著特色街工程開始實施。著名畫家陳逸飛、爾冬強等藝術家入駐后,引來一些小業態先后進駐,再由一些實力雄厚的運營公司入駐,原來的小街漸漸變成一條藝術氛圍濃厚的街道,但依然有很多居民在這里生活。
西街將有蔡國強工作室,或許能引來小業態入駐,還有泉州東亞文化之都的盛名,這些跟上海田子坊都是非常相似的。
楊新智:引進有實力的運營公司,進行系統性的保護和商業經營,只有這樣古街和古厝才會重放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