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調度促落實,重大項目強力推進
“五大戰役”持續深化。完成投資1744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32%。莆永、南石高速建成通車,國道324線晉鯉段拓改、中化青蘭山配套碼頭等竣工投用。“三維”對接成效明顯。新簽約央企項目6個,總投資402億元。“9·8”投洽會和僑洽會對接項目157個,總投資135.4億美元,引進世界500強企業2家。第三屆省民企對接會對接項目81個,總投資1343億元,引進民企500強企業7家。新增泉商回歸項目125個,總投資1127億元。
創新項目管理機制。建立重大項目每月一次的協調調度會制度,協調項目96個,絕大多數問題得到及時解決。建立招商項目跨縣域落戶利益共享機制,實施重大項目招商獎勵政策。出臺基本建設項目審批流程改革意見,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時限壓縮到33個工作日。
(四)激活力求突破,“兩項改革”成效初顯
“金改區”建設開局良好。實施金改項目67個,完成或部分完成43個。獲批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城市。新設銀行機構37家、升格2家,設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143家、準金融機構42家。新增上市企業5家,再融資企業2家,融資總額69億元。海峽股權泉州交易中心揭牌運營。建設企業信用信息交換共享平臺。金融業實現增加值225億元、增長18%。“綜改區”工作有效推進。組織實施10個方面45項重點改革。豐澤、晉江服務業和石獅全域城市化、德化統籌城鄉發展改革獲批省級試點。
(五)強基礎重統籌,城鄉面貌不斷改善
“三農”工作進一步加強。出臺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做好扶貧開發的政策措施。全市農林水支出46.6億元,增長20.7%。加快建設美麗鄉村。實施“六大工程”項目3474個,完成投資29.1億元,實現村莊規劃全覆蓋,初步建立村莊保潔常態化機制。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新增省級農民創業園和示范基地9個、設施農業3000畝、“菜籃子”基地11家。設立農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完成糧食生產任務。
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實施水利項目88個,完成投資40億元。白瀨水利樞紐工程前期工作取得進展。建設升級電力農網1100公里。實施公路安保工程1350公里,改造農村公路265公里和危(病)橋142座。
城市品位不斷提升。深化“城市建設管理年”活動,324個項目完成投資351億元。拓展城市空間。東海、城東、北峰豐州、晉江濱江、江南、萬安、臺商區等新區開發加快。中心市區安置房在建148萬平方米,竣工70萬平方米。優化景觀環境。實施“點線面”攻堅項目85個,建成131公里休閑綠道,初步形成泉州山水慢行系統。
投入1.2億元開展中心市區防洪排澇整治。全市改造建設污水管網270公里,新建污水處理廠5座。改進城市管理。率先在全省啟用“數字城管”系統平臺。城市衛生綜合考評和井蓋防墜網加裝工程被列為全省典型。出臺城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的指導意見,簡化公共維修基金提取程序。加快城鎮發展。21個省市小城鎮改革試點鎮實施項目730個,完成投資412.5億元。
生態建設繼續強化。成功獲批省級生態市。實施節能重點項目141個、減排治理項目1177個,較好完成節能減排任務。出臺落實印染行業轉型升級意見。實施重點流域水環境整治項目125個;啟動晉江、石獅、南安跨境流域污染治理和山美水庫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專項工作。在全省率先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通過全國節水型社會試點驗收。完成植樹造林31萬畝、水土流失治理31.6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