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宗祠重修歷經3年完工
閩南網1月14日訊 昨天,在泉州市區西街舊館驛內,始建于明嘉靖年間的汪氏宗祠重修落成。
舊館驛內有條狹窄的小巷,名叫汪衙巷,汪氏宗祠就在窄巷里。汪氏源自姬姓,宗親介紹,宗祠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由貴州道監察御史旦公興建。他在舊館驛內筑官邸,并立宗祠。汪衙巷就是當時通往汪旦官邸和宗祠之間的小巷。宗祠在明清兩朝均有修葺,這里歷史上是閩南汪氏族人聯誼議事之所,原來是三間木結構大厝,只是歷經滄桑,早已墻頹室殘。
2001年,泉州市政府將汪氏宗祠確定為市級文保單位,2008年宗祠修繕方案獲批,重修歷經三年完工。到昨天,才隆重舉行了宗祠竣工升龕晉主大典。(本網記者 吳月芳 田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