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帖二·N次被加工
“不得不收藏的老中醫”
很多網民收藏的“老中醫”原來是場策劃
“養生黨”張女士之前還看到另外一條微信。她收藏并轉到朋友圈后,也是特地發鏈接給女婿,留言說,“中醫沒什么不好,你們年輕人,總要生孩子坐月子,這些要收著”。
這條朋友圈熱帖,最初的造型是“必備!漳州最有名的N個老中醫!”相信如今很多漳州網友可能都還收藏或轉發過,一些不在漳州的網友還特地轉給漳州的親友。
“漳州最有名的老中醫這個,最先火起來是我弄的。后來很多號都是抄我的!”盡管自己都忘記了第一次發這條微信的確切時間,但“民生哥”很確定,他的一次推銷,效果讓人意外。
“很多人不知道我的名字,一般叫我民生哥。”初次見到26歲的小吳,在漳州鄉村他的家里。他身材清瘦,臉色和常熬夜的IT人差不多,因為省內不少“民生”的公眾號都是他的,所以得名。
“我不包效果!”“這星期的頭條都被定走了。”放在手邊的3部手機不時響起,大多是廣告客戶。“民生哥”手頭握有不下20個公眾號,粉絲超10萬的有3個,也是廣告投放最活躍的3個。
“太多了,頭條排隊排到下個月了!”放下電話,民生哥說,語氣是略帶著急的自豪。
“像老中醫這條,很多網友其實根本不知道是廣告,以為是資訊,所以一直轉!”他說,今年年初,有朋友想為父親的診所做宣傳。“民生哥”出主意,找了個推薦漳州中醫的老帖子,把朋友父親的診所加進去,再以病友的口吻寫幾句話,就此出爐!
在運營草根微信號前,民生哥與幾個朋友合作在廈門做微博。在他看來,話題炒作、文案構思等,微信、微博道理相通。
從“10個老中醫”一直升到“29個老中醫”
粉絲過萬后,他發現突然身價倍增,有廣告主找上門來,粉絲數越多,“刊例價”越高。“按現在行情,廣告費用跟粉絲數成正比,每萬個粉絲對應價格在150~300元。”一位圈內人透露。
這條帖子之所以成為業內模范典范,民生哥對自己的文案津津樂道。他說,自己能“把廣告寫得不像廣告”,類似“老中醫”這樣被粉絲熱轉的軟文能舉很多例來。
而如果有一天,張女士和其他幾個都收藏了“最有名的老中醫”帖子的朋友聚會,她可能會驚訝地覺得自己被騙。因為這條微信,之后開始出現五花八門的版本。微信上一搜,16個、17個、24個、25個,最多的一個版本是“你不得不收藏的29個老中醫”。
其中的細微區別,來自于某一個或幾個醫生名字后面留有電話號碼。當初,民生哥改完帖子,為了突出800元廣告費的價值,特地在“廣告主”這家診所的后面留了電話號碼;而其他人大多只有地址。
這條秘訣傳開后,其他草根公眾號也依葫蘆畫瓢。在29個老中醫的版本,近半新加上去的醫生都留了電話號碼。至于電話號碼是誰加上去的,被推薦的是不是正規醫生,專業水準如何,都不得而知。
前不久,民生哥回了漳州老家,就在家里接單。廣告多的時候,一天要發20多條,民生哥請了3個助手幫他,負責排版等技術活。“哪些單接,哪些單不能接,有沒有風險,這些還是要我自己來把握!”他說,好不容易把一個號養到十幾萬粉絲,如果因為一單活被封號,得不償失。
在村里人看來,民生哥既不打工,也不算正兒八經干活,一個月卻能賺上20來萬元,以至于父母親都擔心他做的生意是不是違法的。
面對關切的詢問,民生哥一律直說自己是“賣廣告的”,做廣告生意,省得麻煩向他們解釋“微信是什么”、“朋友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