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深讀·第二十一期
停不下來的捐款
閩南網12月2日訊 這是一次停不下來的捐款。
今年11月9日,石獅一位父親面對白血病兒子以及70多萬元的治療費,選擇跳樓自殺,他的死意外換來一場愛心熱潮,家屬的賬號在微博、微信以及媒體報道公布后,短短數日捐款超過160萬元。(海都深讀曾以《一位父親之死》報道此事)
捐款仍在繼續。
海都記者多次采訪家屬,試圖了解捐款的具體數額,家屬諱莫如深。
最初發動捐款的石獅志愿者許文典坐不住了,經協商,家屬表示將和他一起,在本月底邀請指定媒體公布捐款數額。
這樣的事情,并非孤例。今年4月,廣西百色市14歲男孩楊六斤被報道為“被人遺棄”、“吃野菜為生”,電視臺將其銀行賬號公布在畫面中,后有眾多社會愛心人士捐款給他。截至8月份,媒體報道,楊六斤從家徒四壁,搖身一變成為600余萬元巨額善款的擁有者。
事件背后,和互聯網密不可分。億萬網民“用指尖行善”,無論傳播速度還是募款效率,都遠勝于傳統公益募捐模式,尤其是新的支付方式的出現,讓每人捐款1元的眾籌模式變成可能。
新的問題是,當捐款遠遠超過計劃或預期,它何時能停下來?
一個值得借鑒的例子是,海都報關于燙傷女孩妞妞的報道。
一個多月前,在南安的江西籍3歲妞妞不小心跌入插著電熱棒的開水桶里,全身80%重度燙傷。海都報與騰訊公益共同發起的樂捐,上線不到30個小時里,為妞妞籌集30萬元治病錢,預計目標達到后,項目直接喊停,網友無法再捐款。
捐款也不是直接進入受助者的賬戶,而是由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9958緊急救助接管,該基金會將善款公對公匯至醫院,專款為妞妞進行治療。
這是“指尖上的公益”做出的新轉變,讓需要的人得到幫助,讓更多的人得到幫助,讓悲傷的故事有機會以溫暖收尾。
海都深讀邀您眾籌
親愛的讀者,海都深讀周刊從6月30日推出首期至今,已經推出了21期,我們嘗試了社會調查、政經解讀、人文故事、攝影專題、心理哲學等諸多領域的題材。
為了讓海都深讀周刊呈現更可讀,以及更和市民切身相關的內容,我們在此發起新聞眾籌。如果你有合適的線索、喜歡的題材,可以通過微信關注海峽都市報大泉州(掃掃BIG哥就行)、微博@海峽都市報閩南版或撥打海都熱線通95060告訴我們,線索一經采用,線索費從優。
海峽都市報大泉州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