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
那些站在十字路口的老股民
證券公司紛紛撤銷現場交易大廳,習慣了這樣生活的老股民們何去何從?
“老王啊,你的電梯,已經爬了8樓了。”在泉州興業證券大戶廳,眾人正在打趣股民老王。他所持有的一支電梯股,最近已經8個漲停。
股市的回暖,讓泉州一批專業炒股人興奮起來。這個圈子當中,有一個非常獨特的人群,他們的年齡普遍在50歲以上的老人,常年混跡于幾家證券公司的現場交易大廳,對著電腦關注股市行情,及時買賣,甚至在大廳里“生活”:做飯、打太極、唱歌、聊天。股票,已然成為他們晚年生活無法割裂開的重要部分,是很多年輕人想象不到的世界。
但是,這樣的日子正在漸漸終結。2015年元旦起,擁有泉州市區最大股票交易大廳的興業證券,將在搬遷后取消現場交易場所;就在上個月,另一家知名泉商廣發證券也不再提供現場交易服務。
“現場交易的成本,至少需要一名股民每年有數百萬元的交易額才能滿足。”一名證券業人士說,而這幾年的狀況不斷變化,為了降低成本,取消現場交易已是大勢所趨。
這群老股民將何去何從?泉州興業證券相關人士說,他們正在跟老客戶洽談,還安排了員工,負責對老客戶進行手機和新電腦操作的培訓,努力使他們適應這種變化,“即便客戶流失也得做出改革”。
90歲老股民
資產七年賠10萬炒股為消磨時間
這期間,他幾乎沒怎么賣出過股票,他保留了大部分庫存股,一小部分靈活進出,想要賺點小錢時,就買買這些小股票。
上午8點半,老許一手拎著小塑料袋,一手握著海都報,晃悠悠地走進泉州興業證券的“散戶廳”。他還是坐在正對玻璃門的桌子前,熟練地打開電腦。鍵盤輸入“500038”,這是通乾基金,已升值了6萬多元。
16年前,老許正式從會計師的崗位上退休,開始接觸股票,他最初買的幾只全是封閉式基金,至今沒有多大變動,所謂長期持有。為何偏愛基金,老許有自己的考慮:這些基金的大股東,許多都是大型保險公司,“跟著保險公司投資肯定沒錯,他們都是穩當賺錢的。”
面對中國股市這幾年的大波大浪,老許看得非常淡然。1998年,他花3.5萬元買了幾只股票,在2007年大盤紅火時,一度增值到17萬元。至今,這些股票跟著縮水至約7萬元。這期間,他幾乎沒怎么賣出過股票,他保留了大部分庫存股,一小部分靈活進出,想要賺點小錢時,就買買這些小股票。
要不是公交車上有年輕人讓座,老許完全看不出是90歲的老人。“股市盈虧有限,只是消磨時間而已。”老許對自己唯一的要求就是,這么大歲數,生活還可以自理,養活得起自己,不用麻煩下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