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困難戶
投10萬變“不動產”盼牛市撈回一點
現在天冷,手都干裂了,她也不舍得買瓶護手霜,就希望趁著即將來臨的“牛市”多撈一點。
老股民王翠珍(化名)很羨慕老許擁有的那份淡然。她今年60歲,手上的股票其實是老伴的遺產。老伴今年年初過世,她被迫開始接觸股票,大字不識,在懵懂中摸索著操作。所以,她對股價的變動極為敏感,只是幾分錢的漲跌,她都能揪心半天。“唉,賣早了,又漲了5分錢。”記者在一旁觀看,她剛賣掉一只股,賺了200多元,“你說,那些上班的,一天能賺200元嗎,不能啊!”王翠珍開始釋懷了。過兩天,又有一只股票,讓她虧了大幾百元,她忍不住,指著電腦罵上好幾句,才算解了恨。
這些天行情還行,看到一些近期上漲明顯的股票,她急得在一旁搓手跺腳,因為自己已經沒有足夠的資金下單了。“現在我只想把本金撈回來。”王翠珍說,老伴之前投入了將近10萬元,而現在賬戶可用余額僅剩500多元,看著股票上漲,她只能干瞪眼。
生活上,王翠珍一直是困難戶。每天早上5點多,她先去市場上擺攤賣些小飾品;下午股市閉市之后,她再到一家公司打掃衛生,賺的都是辛苦錢,“多少能夠補貼一點。”王翠珍說。現在天冷,手都干裂了,她也不舍得買瓶護手霜,就希望趁著即將來臨的“牛市”多撈一點。
下個月,興業證券將不再設現場操作,王翠珍也開始規劃起日后的炒股。最近,她在社區里謀了一份清潔工的活,一個月1000多元。“我給人掃地,有人路過就搭話問下股票行情,別人總不會不跟你說吧。”
股市“上班族”
百萬本金打水漂一家五口擠宿舍
他說,活著一天就要賺到一天的財富,他堅信他就是小概率賺錢中的一分子,能夠在股市中挖到黃金。
老魏也盼著“牛市”趕緊到來。他希望能趁著東風狠狠賺一筆大財。
2008年,“牛市”轉“熊市”的當口,老魏手上100多萬的本金全部打了水漂。“當時就是因為沒一直盯著股票走勢才會導致未及時出手。”老魏總結經驗后繼續在股市里摸爬滾打。“學費都交了,怎么甘心什么財富都沒得到呢?”他說活著一天就要賺到一天的財富,他堅信他就是小概率賺錢中的一分子,能夠在股市中挖到黃金。
“大戶廳”靠近外窗的桌上擺著中華煙和打火機,算是老魏的固定“辦公桌”了。他今年64歲,年初從南平回到泉州,每天都到興業證券炒股,老魏戲稱這樣準時準點的生活叫“上班”。
周一8點25分,老魏準時坐在“辦公桌”前,從容地點上一根煙后,輸入“太平洋”(601099),盯著走勢曲線開始皺眉研究。“周五如果果斷拋出太平洋的話,現在就賺了1萬多元了。”吐出一口煙后,老魏后悔道。
老魏說,100多萬本金打水漂的事兒,他并未讓家人知道。“反正老伴也是大字不識,跟她說也不懂,還白擔心。”一直到現在,老魏還未真正從股市中賺到錢,一家五口全部擠在60平方米的職工宿舍里,“很寒酸、很落魄的房子。”老魏希望,就等賺著大錢,馬上改善一下家里的居住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