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和產業結合緊密,泉州優勢明顯
阿里研究院高級專家陳亮說,淘寶村是新生事物,初期遇到各種問題很正常。諸如價格戰、物理空間、產業鏈不完善等問題。國家對農村電商很重視,這些問題也是可以得到解決的。例如,通過品牌化、企業化運營,擺脫同質化競爭;通過在鄉鎮、縣城合理規劃產業園,可以解決倉儲空間等問題;引進多種類型的服務商,可以解決產業鏈問題。
陳亮認為,與國內其他地方相比,泉州淘寶村最大的特點是,與傳統產業結合緊密,比如鞋服、滕鐵、陶瓷等,產業爆發力和成本優勢顯著。
土地資源制約大,一時難以解決
今年8月,湘潭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劉亞軍曾前往尚卿鄉灶美村。
劉亞軍昨日接受海都記者采訪時認為,土地制約、人才缺乏等問題,在全國淘寶村都普遍存在。比如,對灶美村來說,群山環抱,耕地保護政策使其難以有更大的空間。土地、人才、交通等問題,甚至縣市一級都一時難以解決。如果能做好村里的電商生態鏈,整合資源,可以創造更好的創業環境;村里電商企業做大后外遷,也是趨勢。未來的淘寶村,可當中小電商企業的“孵化器”。
減少部門干預,管太多適得其反
“外界對淘寶村存在兩個誤區:看不懂和看不起”,安溪縣電商協會會長郝健佐說,其實很多都是年輕人自己摸索出的一條路。一些人和執法部門看不懂,管得太多,反而適得其反。
郝健佐建議,給這幫80后、90后的年輕人更多空間。電商產業未來的趨勢是好的,應該給這些從業人員更寬松的環境,不要過多地干預,多通過市場的手段,讓行業自由發展、轉型。
在合法經營、合理競爭等方面,政府需去規范,但也要給一段時間讓他們過渡和適應。
請專家來村講課,早日研究轉型
淘寶村里,人人開網店,賣一樣的東西,甚至比價競爭,也成為困境。
飛云村的危機意識最強。剛領回“淘寶村”牌子,大家都在談論“轉型”。“你們走過那么多地方,有沒有建議給我們?”甚至喝茶時,飛云淘寶村村長、飛云村委會副書記潘用球都一直在問。
潘用球說,飛云村最大的資源是銷售團隊,“現在有企業找上門,想讓我們賣他們的產品。”
“大多是以家庭為單位的,規模小,分散,我們準備每個村建一支電商團隊,由專人負責。”潘虹山還打算聘請淘寶專家到村里講課,做強這只人才隊伍。(海都記者 李秋云 林淑芳 謝明飛 編輯/ 楊炯 陳世國 視覺/ 龔長旺 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