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著鐵窗的
心靈對話
第九期:弒夫 董加固
董加固
去年7月27日晚10點多,我接到熱線,安溪縣城一女子殺死丈夫。連夜采訪,一篇題為《酒后熟睡時他被妻子割破喉嚨》的稿件見報。勁爆的內容和弒夫話題,甚至吸引來央視記者。
但在央視記者來之前,我們的采編部門已決定重新與這個事件的主角小云面對面。在她身上,我們相信有比血腥事件更值得關注的人性、家庭暴力、犯罪女性心理等各種社會問題。
最終,在安溪縣公安局的協助下,采寫了這篇深讀稿件《弒夫——一個女人被裹挾的悲劇人生》。
在與小云面對面的兩個小時里,我們走進她20多年的人生,試圖解讀她一步步走向犯罪的心理過程,但也許連她都很難說清,為何最后還是走到了她早已料到卻又最不想看到的那一步。
這就是小云的人生,一段被裹挾的悲劇人生。在這個故事里,我們沒有講述更多,只是傾聽、還原、呈現……在這個故事里,自會有人解讀出他們的片段,也自會有人來思考社會前進的方向。
上個月15日,安溪法院傳來消息,此案一審判決,小云犯故意傷害罪被判刑4年3個月。等她出來的那一天,她的兩個女兒就會有媽媽了。
朋友圈里漂
誰沒挨過刀
第十三期:揭秘朋友圈 李秋云
李秋云
“朋友圈”里漂,誰沒挨過刀?即便你自認百毒不侵,可以抵住“飛刀”,可爸媽、公婆一個關切的電話,交代“那個千萬不要吃哦,微信說吃了會死”,瞬間就敗下陣來。這種無奈,就連資深警官也不例外。一回,跟一警官閑聊,他說自己整日教別人辨別真假,識破謠言,卻獨獨拿家中長輩的“朋友圈”沒辦法,于是我們決定以深讀方式還原真實的朋友圈,替長輩們打假。
幾經周折,我們找到了手握眾多微信大號的“民生哥”。在聊天中,挖到了微信熱帖的幾種炒作手法已基本成型。比如為了攢粉、抓眼球、賺取閱讀量,內容、標題都要夠勁爆;發(fā)生在外地的事件換個地點、改個對象,本地化了,關注度就會更高。而在粉絲數有一定規(guī)模后,生意就會找上門,微信營銷戴上了各種各樣的面具,潛入朋友圈。粉絲們成了生財之道,只不過他們“中靶”時渾然不知。
“你不覺得這樣做的風險很大嗎?難道一點都不擔心?”在采訪中,我不止一次這樣發(fā)問。不過,得到的回答是,這是朋友圈“潛規(guī)則”,大家都這樣干。去年10月間,“民生哥”因發(fā)布虛假消息,先后被三明、石獅警方拘留。
本期深讀見報后,很快在微博、微信上的閱讀量過萬,很多同事、朋友告訴我,直接拿著報紙教育身邊人“別再盲信朋友圈”。
泉州公安網安支隊案件大隊大隊長杜新勝說,《揭秘朋友圈》這期深讀關注到“朋友圈”借著擦邊球在傳遞一些不負責任的信息,通過海都報的深度揭秘,讓網友們知道朋友圈背后的秘密,民眾辨識信息的能力就能有所提高。“我把這期報道給家里的老人看了之后,他們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也就不再拿那些信息來教育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