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
自來水管大體檢 腳下水管看得見
自來水管大體檢
咦?又停水了?又是誰野蠻施工干的?!
野蠻施工,動輒造成數萬人停水,去年平均每3天就有一起。但和我們通常的認知不同,造成停水的主要原因,不是野蠻施工,而是水管老化引起的水管爆裂——去年爆管多達4368起。
埋在地下的自來水管,都是怎么埋設的?為什么不時有鐵銹水?家門口的老水管啥時換?
本期,我們結合泉州市自來水公司提供的數據,通過美編制圖,給自來水管做個體檢,讓我們腳下的水管透明起來。
腳下水管話你知
第一條自來水水管
1964年,泉州工業供水站成立,開啟自來水歷史。在新華路附近,泉州鋪下第一根現代意義的自來水管。主管道為灰口鑄鐵管(耐腐蝕、價格便宜,但韌性較差,易破裂),管徑150mm,當時是為供應新華路的各大工廠,居民仍靠井吃飯。
最老主管已41年了
1967年,泉州市自來水廠(西區)籌建,1970年日供水達2500噸。同步建設兩條水泥供水管,一條從甘棠巷到面粉廠;另一條經西街到東街。當時用水還缺,很多居民僅用來煮飯。
這兩條管網已不再使用。在用的最老管道,是打錫街、西街西側、中山南路的管網,也是灰口鑄鐵管。這些老管已用41年了,時常破裂,目前正待改造。
總長3700公里可到新疆
泉州中心城區現在供水服務約100萬人,供水普及率為98%。
泉州市區共有3700多公里管網,相當于從泉州到新疆克拉瑪依的直線距離(3785公里)。
中心城區、北峰、城東、東海、池店、雙陽河市、臺商區、浮橋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區域的市民,喝的都是一樣的自來水。
最大的管直徑1.4米
主水管最大直徑為1.4米,成人可在內彎腰行走。最小管徑15mm,為居民入戶水管。
新的大主管幾乎都改為球墨鑄鐵材料(韌性強、抗腐蝕)。而位于新華中路、涂門街、新門街一期的1.4米主管則還是水泥管,已列入未來三年改造計劃。
在3700多公里水管中,管徑超過100mm的水管有850公里。
10年用水量幾乎翻倍
1986年,西區水廠與北區水廠并網供水,日供水能力達3.5萬噸,泉州市民才普及自來水。
2002年12月,泉南水廠二期投產。當時,泉州日供水能力是27萬噸。目前,全市日設計供水40萬噸,但基本都超負荷運轉了。泉南水廠設計供水為20萬噸/日,去年夏季用水高峰期達28萬噸,已連續三年超負荷。
年底或增10萬噸供水
目前,正在擴建泉南水廠三期,籌建金雞水廠(總設計供水能力40萬噸/日)。
泉南水廠三期預計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投產,泉州市區供水量每日預計增加10萬噸。對于高層居民來說,屆時即便是遇到用水高峰期,水壓也將有所改善,水量更大。
新水廠將上移取水口
目前,我們喝的水來自三個水廠。北區水廠供水能力為5萬噸/日;泉南水廠供水能力為20萬噸/日。這兩個水廠的取水點都是北渠。而金浦水廠供水能力為15萬噸/日,取水點是金雞攔河閘庫區。
泉州正在籌建的金雞水廠,將上移取水口。到時,泉州市民將能喝到更優質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