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的糾結
儲水?或者不儲?
24日零點許,泉南水廠附近一家小吃店正要關門打烊,店里賣奶茶,需要不少的水,老板楊先生早早買了礦泉水應對。“停水了,還怎么洗地板?”看著店里滿地的垃圾,楊先生無奈地拿著掃帚掃垃圾,“地板只能明天(24日)再清洗了”。
1點多,東街與南俊新街路口一家超市在營業,仍有不少客人進進出出,許多人是來買礦泉水的。24歲的小蘇和同事一人扛著一整箱的礦泉水。他們都是酒店的員工,下班晚,家中沒來得及儲水,只好買礦泉水回去。“晚上回家,要煮點夜宵吃,沒有水,就得餓肚子。”礦泉水一箱12瓶,共24元,除了煮夜宵外,還能泡茶、洗漱。
這天晚上,圣墓附近一家理發店很早就打烊。24歲的店長小張和理發師們在抽煙、閑聊,理發店平常都是晚上12點多才打烊,這一天,10點多就沒客人,他們也就早早關門。雖然理發店里備足了水,但可能客人們以為沒水,來的人就少了。
小張覺得有點奇怪,怎么這次備足了水,生意怎么沒上次的好呢。10天前,刺桐路一條口徑600mm的水管改造,影響了刺桐路以東、坪山路以西數萬用戶10多小時用水。那次,小張印象深刻,因為備水充足,理發店的生意出奇的好。
停水時,是藏有商機還是提前關門,商家和市民都有博弈。如果下次再停水,小張也拿不準,備不備水,要備多少水。至少,當天溫陵路上一家足浴城,依然客人滿滿,在一樓大廳,還有不少客人正在排隊等待。因為提前收到停水通知,足浴城備了7個大桶的水,大約有6噸的水,應付一個晚上的停水綽綽有余。
1月6日,泉秀街一條1985年的管道因老化破裂,大淮新村的肖先生遇上了。一起床就發現家里沒水,中午還沒來水,就想在小吃店吃飯,結果小吃店老板也在為沒水發愁;想理發,發現理發師坐在店里閑聊著,沒水他們也無法開工。
最令人捉急何時停?何時來?
泉州這座城市的地底下,遍布著3700公里的地下管網,最近五年,共發生19198次破管,日均10余起。與泉南水產停產引起大面積停水相比,這些突發的水管破裂,有時更讓市民措手不及。
西賢路自來水管頻繁破管,在那開牛肉店的楊大姐清晰記得,“一個月停水三四次,都是正常的,事發突然,總是讓店里來不及儲水”。每次,楊大姐都不得不借來三輪車,到兩公里外找親戚借水。她說,遇到停水時,很多人家里不能煮飯,來飯店吃飯的人更多,她不能放過這個商機,每次都得多備兩大水缸水。
在西賢路開川菜館的小吳,性情急一點,每次突如其來的斷水,他總忍不住想爆粗口。餐館開張后,生意本來不錯,卻頻繁遇到破管,影響不小。先備上五六桶純凈水應急,去了才發現,排隊買水的人,早已滿滿當當。
打開水龍頭,沒有水,又不知道什么時候能來,這種無措和無奈,在消耗市民的耐心。以前預告性停水,主要通過媒體通知,這種大面積覆蓋方式,并不適用忙碌得沒時間看報看電視的都市人。因此,這次1月23日大面積停水,泉州自來水公司首次采用手機短信向市民發送停水公告,自來水公司內部人員,又通過微信、微博等網絡途徑,一遍遍向市民發送停水公告。
早在1月20日左右,泉州市自來水公司辦公室副主任陳加珍就一次次地復制、粘貼,把停水公告一條條地發給微信好友,他的好友有數百人,就這么發送了幾百條的微信,提醒朋友們要及時儲水,并幫忙轉發給身邊的人。鯉城雙塔社區的主任王和平的傳播方式更傳統。他直接沿著西街,一家一戶點對點傳達。面筋作坊的李阿姨,就是從王和平那里得到了停水的消息。
城市節奏越來越快,等待變得越來越容易煩躁。市民對水的迫切反應,卻在第二天尤為明顯。說好的24日早上7點恢復供水,由于送水泵的真空系統出了點問題,加上水管排空水壓需要緩慢恢復避免爆管,有人在中午還等不到水來,在微博、微信上已是牢騷一片。“泉州市政”微博主頁君都不淡定了:“親們,罵我吧。太郁悶了,已向自來水公司建議,下次一定要把管道恢復的時間讓出來!”
未來兩三年老舊 水管陸續改造
泉州的自來水管老化問題已經到了更新換代的時期。泉州市自來水公司于2004年年底完成《福建省泉州市城市供水管網改造規劃》的編制。隨后,自來水公司逐步對使用年限久、老化、漏損的灰口鑄鐵管、鍍鋅管、水泥管進行更換,改造后的新管均采用優質、環保的塑料管(HDPE、PPR)及球墨鑄鐵管,提升水質。
大規模的改造,還是從2005年后逐步開始。根據泉州水司的年度計劃安排,2015年,擬完成安吉路(同興街至金莊街)、西賢路等區域的供水管網改造。未來兩三年內,水司還計劃對溫陵路東西側、刺桐路東西側等二十余條主干道進行舊管網改造。但考慮有些道路重新開挖改造現實性較小,具體改造時間,還需根據道路規劃和建設同步進行更新。
今后幾年,在市區供水舊管網的改造主方向將集中在存在用水問題的小街巷及城中村、社區等的舊給水管的改造上。除了加強舊管網的改造外,泉州市自來水有限公司還將加強漏損控制,采取分區計量,每個小區域加裝流量表,更充分地掌握漏損精確度。目前,方案已經制定完成。春節后,計劃將以東海、洛江為試點,逐步在全市范圍內采取分區計量。
現在,泉州市區泉南、北區和金浦三個水廠,日供水量達到40萬噸,承擔著泉州100多萬人的生活和生產用水。隨著泉南水廠三期的擴建后,未來供水量或達到每日50萬噸,以確保居民高峰期的用水。
“現在,泉州的水質檢測,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是比較先進的。”提起水質檢測新技術,管網部的黃建陽有點興奮。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從2007年6月1日起,自來水檢測項目由原來35項增加至106項,增加了甲醇、苯、甲苯和二甲苯的含量等監測項目。此前,泉州的106項水質監測主要委托福州和廈門的監測站。目前,泉州自己的水質監測站建設已經完成,員工培訓等也已經完成,正在進行分批認證,很快就能投入使用。
而最近的好消息,應該就是今年第一條改造的供水管網——2公里長的西賢路管道。1月5日,當開路的第一鏟撬開西賢路的石板磚,川菜館的小吳盼著,牛肉店的楊大姐也盼著。西賢路管網改造項目的經理張杰,每天都在西賢路工地上巡查。“過年前一定得修好,實在趕不及,晚上加班都得修好。”張杰說,西賢路的水管改造一定能在春節前完工。(海都記者 林繼學 劉淑清 蘇桐軒 謝向明 編 輯 楊炯 陳秀洪 視 覺 張娟 龔長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