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深讀·第二十九期
解碼地下水管
解碼地下水管
閩南網1月27日訊 1964年,泉州鋪下第一根現代意義的自來水管。地下水管,經過半個世紀的蔓延鋪伸,已足以改變兩代人的用水習慣,形成對井水到對自來水的單向依賴。
今年1月23日晚,承擔晉江北岸80%供水量的泉南水廠,為擴容施工全面停產,波及20多萬用戶,這么大面積的停水,自泉州供水以來非常罕見。
愛體面的年輕人,趕著回家洗個清爽澡;精明的生意人,揣摩著市民爆發的消費時段;面筋店阿姨,從早上到下午到入夜,不知打開水龍頭多少次,糾結著該如何備足幾乎不可能的2噸水。在停水公告發出后,甚至有市民以為是傳言,其實,大家難以想象的是,一種大范圍的集體等待,會發生些什么事。
隨著城市擴容,全市日供水量在過去50年,一直在增長。泉南水廠已從一期擴容到目前的三期,日供水量將從目前的20萬噸/日,提升到30萬噸/日。除了泉南水廠外,還有金浦水廠和北區水廠仍在繼續供應合約20萬噸的自來水。
城市供水,不僅面臨著需求的增長,還面臨著老舊管道的更新換代。從2010年至2014年,泉州水司共接破管報修19198次,年均3839.6次,日均10.5次。其中,不乏施工、車碾、老舊等原因。此次大面積停水,也是因為泉南水廠管道電磁流量計等老舊設備到了使用年限,這項工程相當于給水廠換上健康的心臟,必須在無水或少水條件下操作,所以只能全廠停產。施工期間,鯉城老城區、豐澤、洛江區、臺商投資區停止供水。
水管,我們看不見的城市水動脈,共有3700多公里,相當于泉州到新疆克拉瑪依的直線距離(3785公里),服務城市約100萬人,它們究竟如何存在于這座城市,又如何影響我們每天的生活,我們不妨從部門提供的一些年表數據,為這座城市的供水管做一次全面的體檢和審視。我們希望通過這張不透明的自來水管網,看到越來越透明的生活維度,越來越值得期待的城市秩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