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2月10日訊 站在臘月的末旬,我們將從南北三家人的餐桌美味里,循著年味去。
32歲的湖南人王東波,至今忘不了故鄉的年味。兒時,在老家過年,殺豬是每戶人家少不了的,豬頭要放紅紙上圖個好彩頭。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圍在一旁,就盼著吃一口熱乎乎的豬奇仔油和味美的“珍品席”。
彭阿姨家圍爐吃全豬珍品席
和湖南相鄰的四川,也有人心心念念了19年。40歲的新泉州人鄭玉蕾,每每年關,睹物思人,總會想起媽媽準備的臘味和那道年味十足的家鄉菜“跳水兔”。
移步換景,年味蔓延到了東北的黑龍江。一盤盤皮薄餡兒大的餃子和順溜的豬肉燉粉條,代言了東北醇厚的年味。這也是35歲崔曉峰心中,不可替代的家鄉年味。
美食,美事,都住進了心里,是一份尋尋覓覓的家鄉味,是親情,是分享,更是外鄉人在泉州烙下的一種歸屬感。
全豬珍品席 聚出團圓三湘年
10多年沒回湖南邵陽老家過年,王東波總忘不了珍品肉的香。父親煮的珍品肉,是他最惦記的家鄉味,也是每逢佳節時對父親的思念。
【美味】
一家三代圍爐 珍品席間吃湘菜
“好香啊,開飯了,快來吃飯!”前晚6點,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錦繡江南小區,王東波的媽媽彭秀英和妻子小唐,把一盤盤地道的家鄉菜端上桌。陣陣香味,頓時把原本嬉鬧的孩子們吸引了過來。
一家子10多個人圍坐。席上的主菜叫珍品肉,旁邊的年關蘿卜、地瓜粉團、土豆泥、合菜4道菜,都是用珍品肉的頭湯燉制而成。另外,還有臘肉爆炒豆腐、辣子雞、糯米肉丸、老蘿卜干、爆炒辣椒、豆腐酸菜魚等10多樣菜。
這樣的宴席,在湖南邵陽老家,是過年過節大喜的日子才有的。
前晚,王東波的岳父唐老伯從湖南來泉州,打算跟王東波一家一起過年,特地帶了老家的臘肉來。王東波的母親彭秀英,準備煮整桌的家鄉菜,給親家嘗一嘗。一大早,彭秀英就到菜市場買豬肉、豬肝、豬心、豬腰子、豬肚、豬耳朵、豬前蹄等。原來,彭阿姨想煮一道珍品肉。
彭阿姨把豬肉切成一兩斤重的肉塊,跟豬肝、豬心、豬腰子等,加鹽、生姜、桂皮、八角,燉上兩個小時。燉好了,她夾出鍋里的肉,套上手套把大塊的肉,用手撕成小小塊的,“用手慢慢撕開的肉,味道才是最好的”。這道珍品肉,吃起來很香脆,撕開的肉有種酥脆感,就連親家唐老伯吃了都夸“就是家鄉的那個味”。
從沒學過做菜的彭阿姨,這一手好廚藝,都是跟丈夫學來的。
來泉州做裝修10多年了,彭阿姨的3個女兒和1個兒子,住在同一個小區。10多年都沒回湖南過年,每到除夕,彭阿姨都會煮上一整桌的珍品席,一家三代10多口人,團圓圍爐。
彭阿姨說,如今,孩子們長大了,回老家的次數少,孫子、外孫對老家的記憶很少,她想讓大家都吃吃家鄉風味,記住老家熱鬧的年俗。
【趣味】
殺豬宰羊過年節 豬頭敬拜祈彩頭
湖南邵陽新邵縣龍溪鋪鎮坳頭村,是王東波心中永遠的故鄉。
而老家的年俗,對于王東波而言,記憶猶新。
從記事起,每年大概臘月二十,早上八九點,村里的家家戶戶都要宰殺自家養的豬和羊。
“那時,大人們要把豬頭放在鋪有紅紙的桌上,插香,點鞭炮,祭拜神明和先祖。”至今,王東波還很懷念兒時的熱鬧。
最令孩子們興奮的,除了熱鬧的場面外,當然也少不了誘人的美食。王東波說,一頭豬,村民們可以做很多樣的美食,比如用豬血和肉等調料蒸出豬血丸子。多年沒嘗過這道菜,回憶中的美味,依然讓他垂涎欲滴。
更好吃更好玩的,王東波覺得,是吃豬的奇仔油,“熱乎乎的吃起來很香”。奇仔油有點腥味有點甜味,那樣的香甜,離開家鄉之后,王東波沒再嘗過。
彭秀英,湖南邵陽人 年夜飯:全豬珍品席
【品味】
柴火熏的臘肉 褪不去的年味
比起沒再嘗過豬的奇仔油,王東波欣慰的是,如今,那種用柴火熏的家鄉臘肉,他還能經常吃到。雖然已經常住泉州,每年,他們還會跟母親回湖南兩三趟。每次返程前,親朋好友都從不吝嗇,把做好的臘肉送給他們。
彭秀英也很喜歡吃臘肉,她說,臘肉很有家鄉味,雖然現在到處都有賣臘肉,但買來吃了,才知道總沒有那股柴火的香味。為此,今年,王東波還特地讓老丈人幫忙帶來老家的臘肉。對老家臘肉的想念,其實是王東波一家人對家鄉的思念,更是他對父親的思念。
他說,父親很疼母親,以前,家務總是父親攬去做,不僅會做各種美食,而且對孩子們照顧有加。“過年,經常都很冷,爸爸總是清晨很早起床,生了爐火,燒了滾燙的開水,讓家里暖烘烘的。”王東波說,今后,他還是會每年帶自己的孩子回家幾趟,讓孩子們對家鄉也有記憶。
彭媽媽的珍品席這么做:
主菜備料:除豬肺、豬尾以外,豬肝、豬心、豬腰子、豬肚、豬耳朵等豬各部位的肉。燉好的肉,不能用刀切,而要用手一點點撕開。
年關蘿卜、地瓜粉團、土豆泥、合菜:四道菜都需要用珍品肉的湯汁燉熬。
合菜備料:地瓜粉條、干筍絲、白菜干、長豆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