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wǎng)2月13日訊 到前天,我們已為大家推出9省年味,這些年味讓文字含油帶汁,攜著酸甜辣味,攀爬向四面八方,形成一幅年味美食地圖。
網(wǎng)友@閻小四看了黑龍江劉忠賢家的年味餃子很感慨,她還特意分享了做餃子心得:“北方過年雖然家家戶戶吃餃子,但包餃子也有講究,不將就的。”網(wǎng)友粉絲@玫瑰,她說,其實最珍貴的,還是情誼。年貨,是一起過年的決心,好好準備一頓飯,做一頓飯,吃一頓飯的心意,哪怕明日天涯,此時此刻,還是把心思收起,放在那些用小火慢燉了整個午后的魚肉中吧。
今天,我們繼續(xù)為你推出臺灣的年味。同時,也期待您通過微信“海峽都市報大泉州”,微博“海峽都市報閩南版”或撥打海都熱線通95060與我們分享家鄉(xiāng)年味,補齊12道年味的美味地圖。
東北人在北京
網(wǎng)友@閻小四:不能將就的餃子
從黑龍江大慶到碩士畢業(yè)留京,我完成新北京人的順利轉變?,F(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餃子成了日常食物。
但北方春節(jié)吃餃子最講究。主要體現(xiàn)在餡兒的制作上。豬肉、大白菜、幾根韭菜是經典搭配。豬肉要選“夾心肉”,俗稱前尖,肥瘦相間。剁肉餡講究肥三瘦七,剁肉餡我會先把肉切成小丁,同時剁進姜、蔥白,其間還會一點點往里加醬油、料酒十次以上,如果剁羊肉餡時會加花椒水,這樣會使羊肉餡更入味。要剁到肉餡剁上勁不沾刀,肉餡越剁越香,聞著香氣,饞得我恨不得咬兩口生肉餡。
配餃子的大白菜,是我媽初冬儲存的大白菜,優(yōu)點是幫子薄、脆、甜、筋少。我媽告訴我,要把白菜幫子和葉子分開剁,否則葉子剁成泥,幫子還是大塊頭。其實,啰嗦了這么久,重點是配角——那幾根韭菜。媽媽說要選那種根兒比姜黃色淺些,葉條嫩綠、細長的。
老家長輩講究“上車的餃子,下車的面”,意思大概是親人遠行公干圓圓滿滿,回家后則長長久久。以前上學時,每次放寒假一到家,媽媽準會端出一碗熱騰騰的面條,而離家的最后一頓飯必是吃餃子。不但吃,還要帶。每當我坐在火車上吃餃子時,眼淚都不由自主地往下掉,就著眼淚吃餃子的經歷,我永遠不會忘記那種滋味,飯盒里每一個餃子里都包滿了母親的愛。
安徽人在泉州 粉絲@粉色芭比:一品鍋摞起吉祥如意年
貴州人劉翔做的臘肉火鍋讓我想起我老家的“一品鍋”。那種味道是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的,寫這些字時,我腦中浮現(xiàn)出一鍋熱氣騰騰的一品鍋,口水分泌。
年夜飯上的一品鍋一般是四層,最頂層是雞蛋餃。雞蛋餃的餡是用瘦豬肉、菠菜和煎豆腐做的。蛋餃下面是油豆腐果,餡料和蛋餃差不多。再往下一層是紅燒肉,肥肉和瘦肉各一半,每塊有2兩左右。底層“擱鍋菜”是一層蘿卜和豆腐。四層之外,根據(jù)不同場合需要還可以再往上加料,比如“五層樓”是加一層雞塊,還有更高的“九層樓”,里面則多了肉圓、雞肉、鴨肉、蹄髈、鵪鶉蛋等。這一層層摞上去,寓意吉祥。
吃一品鍋很有講究。農村流水席是用八仙桌,這種桌子四邊長度相等,每邊可以坐兩人。拿四層鍋來說,每個人分到的食物數(shù)量是固定的,一般是兩個蛋餃,4個油豆腐果,再加上兩塊肉,下面的“擱鍋菜”隨便吃。因為貪吃,總是失控多吃,為此還鬧出笑話。高中時去吃一家婚宴,一品鍋里的紅燒肉一塊肥肉足有二兩五,夾起來顫巍巍的,看得我心里打鼓。我就偷偷少吃了一塊肉,多吃了一個油豆腐果。怎么知道有個老太太突然站起來,在鍋里開始找,說:“我的油豆腐果怎么不見了呢?”我看周圍沒人發(fā)現(xiàn),也就沒有作聲。
吃一品鍋還有其他規(guī)矩,比如年長者沒有下筷前,其他人均不得搶先;必須從上往下依次品嘗,不能上下翻食。不過,要不是紅白喜事的場合,規(guī)矩也就沒有那么多了。(海都記者 花蕾)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wǎng)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xiàn)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