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4月24日訊 一橋飛架南北,拉近的不只是回家的路程,還有心與心之間的距離。
此前,我們發出征集令,傾聽大橋南北“你和TA的故事”,不少讀者撥打海都熱線通95060分享:有的每天要繞泉州灣一個來回,盼著大橋通車可以方便回家;有的看到了大橋通車后的商機,想把分店開到對岸去;有的想利用通車后省下的時間,多和戰友們敘敘舊……
2014年4月13日,橋面施工遇上平流霧
海都“飛越泉州灣”系列策劃的壓軸篇,關注這群在泉州灣大橋兩端生活和忙碌的人。連日來,海都記者走訪了其中4名讀者,傾聽他們的故事。
與此同時,海都記者從2011年到2015年,持續關注大橋的建造動態,拍下大量照片,記錄了建橋的全過程。這里,我們還特輯一組鏡頭,帶大家領略大橋不同時期的千姿百態。
“以前來看我,要歷盡千辛萬苦,以后只要過一座橋”
講述人:臺商投資區東園鎮秀涂村支書莊智雄
自從2009年泉州灣大橋奠基以來,接待媒體記者,成了莊智雄的新工作內容,每一次他主要展望的都是對村里經濟帶來的好處。不過這一次,聽說我們在征集兩岸故事,他專門講了點私事。
講述人:臺商投資區東園鎮秀涂村支書莊智雄
舅舅疼外甥,放在莊智雄身上也一樣,因此外甥跟他特別親。“這個外甥是我姐姐的孩子,打小就在秀涂村長大,直到大學畢業后到石獅上班,離家就很遠了。”莊智雄回憶,10年前,外甥回家一次,要歷盡“千辛萬苦”:先從工作單位搭公交車到石獅客運站,轉乘班車到泉州市客運中心站,然后再轉惠安崇武專線班車,到秀涂村附近下車后,再走一段路,才能到家。
“當時路不好,車也沒現在這么多,回來一次大概要3個小時。”莊智雄說,因為從小就看著外甥長大,他也心疼外甥如此奔波。2008年底,晉江大橋通車了,一下子就縮短了一個多小時;兩年前有了私家車,基本上一個半小時,就能到家了。
泉州灣大橋的通車,將把距離、時間縮得更短。“我的外甥孫今年已經6歲了,算一下,從石獅市區到秀涂村的家里,估計半個小時就夠了!”外甥一家現在兩周回來一次,對這段親情,莊智雄特別珍惜,最近他姐姐還去石獅幫忙帶小孫子,這讓他異常惦念和期待,也對泉州灣大橋更充滿期待,“對本地村民,能不能考慮優惠?讓回家的路,更舒暢!”
“把分店開到對岸去,大橋一通商機無限”
講述人:泉州市鑫灃汽車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許河忠
這個星期,許河忠剛剛重新裝修了公司,為接下來的發展做準備,他看到了大橋開通帶來的巨大商機。
講述人:泉州市鑫灃汽車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許河忠
在石獅已打拼20年的他,5年前轉行做汽車租賃和銷售。“早前回到惠安東嶺,都是從石獅沿海大通道上路,沿著晉江大橋、后渚大橋、東園、張坂到達。大橋通車,可截彎取直,縮短回家的距離和時間,方便出行。”許河忠說,這種回家、探親的方便,將影響到很多在石獅工作的惠安人租車回家。
去年9月,有位惠安客戶在購買一款小轎車時,貨比三家后,因價格便宜3000多元,客戶最終選擇了他,在辦理合同時,因客戶忙于工作,無法前來辦理,他要駕車到惠安送服務到家,結果繞了一大圈的路很不方便。
“服務高效周到,方便客戶”,許河忠很期待大橋的開通,可以帶來這樣的便利,他才能把分店開到東嶺去。“惠安東嶺買車的人沒有石獅多,隨著收入的增加,汽車租賃和銷售市場很有潛力,而且相比石獅,在相同店面面積、店面地段上,租金均有很大優勢,可謂大橋一通商機無限。”
“省下寶貴的1小時,留給戰友們敘敘舊”
講述人:臺商投資區秀涂邊防所教導員黃子強
4月22日上午10時45分,臨時崗亭執勤人員報告,發現3名婦女正在大橋上行走。“你們先上去勸說,并保護她們的安全,我馬上就過來!”黃子強趕到現場時,協勤正和3名私闖大橋的村民相持不下:她們是石獅蚶江鎮水頭村的,到臺商區東園鎮走親戚,回去時找了個缺口上了橋。
講述人:臺商投資區秀涂邊防所教導員黃子強
經過一番勸說,三人同意離開,黃子強帶人將她們送到安全的地方,才返回來。黃子強說,其實他很盼望大橋早日通車,因為就在對面的石獅,他有很多戰友,彼此走訪就像走親戚一樣。
原來,黃子強曾在石獅市祥芝邊防所工作,直到2011年才調到臺商區秀涂邊防所。隔著一個泉州灣,擋不住濃濃的戰友情,對岸的戰友比較多,為了方便,幾乎每個月他都要到石獅一次。“以前沒辦法,只能繞行,但肯定會堅持去的。”黃子強說,沿海大通道繞行一下就要一個多小時。
“大橋通車后,直行差不多可以省下一個小時。因為紀律要求及時歸隊,所以這一個小時非常寶貴,正好可以留給戰友們敘敘舊。”
“看到家門口的大橋,突然有種熟悉的陌生感”
講述人:石獅市石湖港電焊工駱芳田
提到家門口不遠的泉州灣大橋,28歲的駱芳田笑著說:“突然有種熟悉的陌生感。”
駱芳田,家住臺商投資區秀涂鎮,現在石湖港當電焊工。家與工作單位,恰處泉州灣跨海大橋的兩端,他一度期盼著大橋能早日開通。
講述人:石獅市石湖港電焊工駱芳田
離家一公里多的大橋,隔三岔五總能見到他的身影。稍有閑暇,他便跑到大橋施工現場,瞧瞧大橋有啥新進展,看看橋面又新鋪了幾米,一來二去跟施工人員也混得臉熟。
前不久,他從海都報上看到,泉州灣大橋即將通車,心里小小激動了一把,“以后我每天回家的路程近了,時間也縮短了”。
3月29日,大橋正著手一些零星的收尾工程,他借機跟車上橋先體驗了一把。“那天恰好晴天,沿途風光無限好。眼前海天一色,平整寬闊的路面,那次體驗有種風馳電掣的感覺”。那天,他認真算了算時間,單程從家到石湖港,只需10多分鐘。
而眼下,他每天早上要花近50分鐘,從家里趕到石湖港,路線則是繞著環灣走了一大圈:開車從洛秀出發,沿著沿海大通道,行走晉江大橋,再往晉江安海大通道,沿著水頭外線直抵石湖港。
于是,他更熱盼大橋早日通車。當知道這大橋要收費時,他心里嘀咕,“應該不高吧,如果單趟五六元,那也是能接受的”;直到收費標準出爐,他說“心里有些失落”。他粗略算了下,單程就高速費大概要花費40多元,那一天來回兩趟就要80多元,而他現在一個月工資才三四千元,“如果都走跨海大橋,那一個月下來,工資所剩無幾啦!”
“還是走老路吧”,駱芳田有些傷感地說,不過很快他又樂觀起來,一旦有急事或是哪天想圖方便,至少還有大橋可以讓他走捷徑。(海都記者 徐錫思 曾小琴 李昌乾 田米 見習記者 蔡梅瑩 通訊員 許師偉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