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送您最后一程”
——黃少萍書記遺體告別儀式側記
昨日,許多市民自發前往宏福園送別黃少萍書記。(陳起拓 攝)
昨日上午,宏福園,省委委員、市委書記黃少萍同志的遺體告別儀式在這里舉行。數千名社會各界人士從四面八方涌來,在她生前最喜愛的《藍藍泉州灣》音樂聲中,送這位最美“泉州女兒”最后一程。
□泉州網-泉州晚報記者 燦芬 雅瑩 林森 娟娟 實習生曾豪
生前提倡節約
身后踐行諾言
告別大廳莊嚴肅穆。黑色幕墻的上方,寫著“沉痛悼念黃少萍同志”。兩側是白底黑字的挽聯,上書“情牽泉郡心系民生政績蜚聲傾奉獻 親力憂勞鞠躬盡瘁滿城同哭緬芳儀”,表達了人們對于這位勤勉的好書記無盡的愛戴與哀思。
少萍書記生前提倡厲行節約,反對大操大辦。2014年,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市委開展“5個專項行動”,將轉變大操大辦不良社會風氣列為其中之一,并出臺了《泉州市厲行節約文明舉辦婚喪喜慶事宜的暫行規定》,要求全市公職人員文明操辦婚喪喜慶。
嚴于律己的她,在處理自己身后事時同樣言行一致,為自己的節約打上人生的句號。按照她“喪事一切從簡”的遺愿,告別大廳內,僅有幾叢白色玫瑰與她同眠。遺像里的她身著淺紅花卉圖案的上衣,笑容溫婉和煦,一如市民在報端熒屏中看到的那樣端麗大方。
告別大廳四周,擺放的是各級各單位、海外和港澳社團、國內社團和異地商會,以及少萍書記生前親朋好友等送來的花圈。最讓人哀傷的是現場一個心形花圈。這個花圈左右兩側分別由紅白兩色玫瑰拼插而成,挽聯上書:“緬懷愛妻少萍 夫建寧。”
刺桐花謝,陰陽兩隔。世間再無一位以“泉州女兒”自稱的地方主官,也少了一位言傳身教,始終不忘踐行閩南女性傳統美德的好女兒、好媳婦、好母親、好妻子。
關愛每一個人
唯獨沒有自己
出生于1959年1月,逝世于2015年4月25日,黃少萍書記享年56歲。
她一心撲在工作上,把自己最美好的年華傾注在她深愛的、生她養她的這片土地上。她曾經說,我是泉州的女兒,能為泉州發展盡心盡力,死而無憾。昨天,來自四面八方的各界人士會聚一堂,共同為這位用生命踐行承諾的“泉州女兒”送行。偌大的告別大廳里,有黃少萍書記的領導和同事,也有自發前來的市民群眾;有風華正茂的青年,也有白發蒼蒼的老者;有不遠萬里趕回的海外鄉親,也有放下手頭生意的市場小販……他們共同用靜默和哀思,深切緬懷黃少萍書記。
黃少萍書記生前最喜歡的兩首泉州“市歌”交替在現場電視屏幕上出現。它們中的《藍藍泉州灣》由書記本人在多年前錄制;被譽為“民間市歌”的閩南語歌曲《愛拼才會贏》,則是黃少萍書記在央視《文明之旅》訪談中受現場觀眾之邀演唱的。
上午10時,哀樂低回,告別儀式正式開始。在市領導介紹黃少萍書記生平后,家屬代表致答謝詞。當聽到“她關愛他人,唯獨沒有關愛過自己;她善待每一個人,唯獨沒有善待自己”時,全場響起此起彼伏的啜泣聲,送行的人們用滿襟的淚水,向她致敬。
不遠萬里返鄉
只為最后送別
連日來,聽說書記因病不幸逝世的消息,很多泉州人在周末兩天,自發前往宏福園悼念。盡管已經對人員進行分流,但昨日的告別儀式仍有數千人自發到現場參加。
“聽到她去世的消息,心情很悲痛。”家住西街的市民曾先生早早搭乘公交趕到宏福園。他表示,老泉州人對少萍書記的感情至深,“今天無論如何也要來送別她。”市民陳建國說,他是書記的鄰居,每次偶遇少萍書記,“她都會跟我們打招呼,很平易近人,從不擺架子。”
著名劇作家王仁杰追憶起少萍書記,“從她身上感受到領導干部對泉州文化的責任感。”在王仁杰的回憶里,少萍書記對泉州文化很內行,和她談論相關事宜,一點即通,幾乎不用做過多的介紹和說明,“她盡自己的全力在呵護著泉州文化、弘揚閩南文化。”
黃少萍書記生前用心用情開創僑務工作,大力維護僑益,令海內外華僑華人十分感動。得知少萍書記逝世后,知名僑領陳祖昌從菲律賓趕來,送她最后一程。“書記帶病工作,把生命奉獻給了家鄉和事業,讓人崇敬愛戴,也深感沉痛。”陳祖昌數度哽咽。和陳祖昌懷著同樣的心情,不遠萬里返鄉送別的華僑華人們表示,在黃少萍書記的精神感召下,廣大海外華僑華人將一如既往支持家鄉和祖籍地建設發展,用行動推動泉州海絲先行區建設。
更多的市民用他們的才華為書記獻祭。文化學者林少川特意做了挽聯,用“計天下利,留萬世名”褒揚。而擅長丹青的市政府督學陳謙也帶來一幅名為《永遠的微笑》的中國畫,“愿文都女兒黃少萍微笑永遠!”
網絡祭奠英魂
活在人民心中
告別儀式現場之外的網絡上,祭奠聲勢更為浩大。
25日清晨,少萍書記病逝的消息一經公布便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不論是泉籍僑胞、文化界人士,還是商界名人、媒體人士,抑或普通市民、外來民工,都紛紛通過網絡寄托哀思。一時間,“泉城星隕落,刺桐花凋謝,晉江水嗚咽,清源山震搖!”微博、微信上已是悲聲一片:
“朋友圈被刷屏,想不到竟然是真的。您生于泉州,服務于泉州,被稱為泉州的女兒,愿您一路走好,在天堂無病痛。”在朋友圈,網友“夏荷露云”回憶道:“記得剛從廈門回泉州時,她還是代市長,一次我將城市交通環境采訪稿件交給她,她很親切地說:‘謝謝,辛苦了,我回去立刻看……’”
有人追憶著與少萍書記的點滴交集,也有人感念著她為泉州作出的努力——
“她讓我們在夏天乘坐公交時少掏了一塊錢的空調費,她帶領我們奪得‘東亞文化之都’、‘全國文明城市’的稱號,連續兩年把解決中心市區停車難問題列為‘為民辦實事項目’……”微博上,網友“誠信泉州”細數著多年來少萍書記為泉州發展所做的點滴,言語里難掩痛惜。
也有人將悲慟化為詩歌、挽聯,乃至沙畫、肖像畫,一字一句、一筆一劃都是對少萍書記的深刻緬懷——
“黃鸝悲鳴南音沉,少私寡欲鑄忠魂。平生筑夢為鄉里,千絲萬縷閩南情。古今巾幗少一人!”網友黃煜的藏頭詩,藏不住對少萍書記英年早逝的惋惜;知名沙畫師陳益謙連夜創作的沙畫《點亮泉州 燃燒自己》,網友萬次轉發卻再也留不住少萍書記笑靨如花……
而更多的市民,則是用一個個流淚的表情、一根根燃燒的蠟燭、一束束盛開的鮮花、一句句樸實的評論紀念著這位泉州的“好女兒”——
在本社發起的網上祭奠頁面上,有近4萬位網友為少萍書記“點燃蠟燭”“獻上鮮花”,4000多位網友在評論區深情留言;而配樂圖片集《記住她的身影》在推出的短短3小時內就突破百萬閱讀量,隨后推出的《記住她的聲音》也讓少萍書記《藍藍泉州灣》的悠揚歌聲再次“響徹”泉州城。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記者發稿時,有近400萬人次通過閱讀泉州晚報社制作的多個圖文推送、直播鏈接加入到這場網絡“告別式”中來。而今,少萍書記音容笑貌仿佛猶在眼前,可人們知道,不論如何呼喚,少萍書記真的永遠地離泉州遠去了——
“書記真的走了,看著這座城市的車水馬龍,看著路上匆匆而過的人們,大家都在為著平淡的生活打拼,這座城市似乎很平靜,但此刻它卻失去了最愛它的那個人。”
“今生踏蓮歸去,來生乘愿再來。泉州的好女兒,一路走好!”
“愿天堂沒有病痛,我們的好書記,您永遠活在泉州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