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怒:學會防御性駕駛
路怒猛于虎,一時沒忍住,或致車損人傷,可事后一想,那算個事嗎,怎么就暴躁起來了呢?情緒這東西來得快,去得猛,不得不防。
專家指出,如果自己有路怒,可深呼吸調節,杜絕疲勞駕駛,工作生活中的壓力及時找人傾訴。而遇到周邊車輛違章,防御性駕駛就顯得十分重要。如果遇到路怒車挑釁,自己有錯及時糾正,別人有錯,不如有理讓無理,想想,會犯錯誤的是人,會寬恕的是神。
路怒自測表
路怒自測表
在美國加州機動車管理局發布的2015年最新版《加州駕駛手冊》的第71頁,列出了關于“怒駕者”的具體評判標準。想知道自己開車急到什么程度,來測一下。
1. 你是否只從左側超車?
2. 你是否避免堵塞超車道上的車流?
3. 你是否會駛入右側的車道,以避開速度更快的車輛?
4. 你是否會盡可能靠右側行駛?
5. 你是否會保持適當的車距?
6. 在超車后插入車流時,你是否會保持適當的車距?
7. 在陰天、雨天和光線較暗的情況下,你是否會使用車頭燈?
8. 你是否會避讓行人?
9. 你在到達停車標志等處時,是否會將車完全停下來?
10. 你是否會在交通燈變燈時停車?
11. 你是否會在靠近交叉路口和行人時減速行駛?
12. 你在四方都有停車標志處,是否會遵守先行權規則?
13. 如果條件允許,你是否會以低于交通限速標志的車速行駛?
14. 在施工區域內,你是否會以較慢速度行駛?
15. 根據實際情況,你是否會保持適當的車速?
16. 在轉彎和變換車道時,你是否會使用車輛轉向燈?
17. 在必要時,你是否會保持眼神交流,以信號表達意圖?
18. 你是否會確認他人的意圖?
19. 你是否會有節制地按喇叭?
20. 你是否會避免在不必要的情況下使用遠光燈?
21. 你是否會避讓緊急車輛,并駛入右邊車道?
22. 你是否會避免閃動車頭燈?
23. 你是否會緩慢、從容地通過彎道?
24. 當公路上發生事故時,你是否會保持適當車速?
25. 你是否會避免回應不當的手勢?
26. 你是否會避免挑釁其他駕駛者?
27. 你是否設法避開急躁型駕駛者?
28. 你是否專心駕駛,避免分心?
29. 你是否避免疲勞駕駛?
30. 你是否避免阻塞右轉車道?
31. 你是否避免占據不止一個車位?
32. 你是否避免讓你的車門撞上旁邊汽車?
33. 你是否避免在駕駛時打手機?
34. 你是否避免在路上停車,與人交談?
35. 你是否避免放大音樂聲,打擾其他車輛?
評價標準: 1~3個否=安全駕駛者 4~7個否=良好駕駛者 8~11個否=半急躁型駕駛者 12個以上否=急躁型駕駛者
舒緩情緒這樣做
泉州婦女兒童心理服務中心主任徐雪娜認為,發怒時要自我察覺,弄清到底為何生氣,值不值得生氣。其次,接納自己真實自然的情緒,否則會積累成氣球反彈。盡量在駕車途中放輕松、舒緩的音樂;心情煩躁時,也可以打開窗戶,轉移一下注意力。堵車時可以做些頭部、頸部的按摩或舒展動作,以緩解疲勞,松弛神經。如果路怒攻心,可通過深呼吸、數數等方式來平息自己,有意識地減慢呼吸,用鼻吸氣,用口呼氣,連續進行三五分鐘。
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定時排解不良情緒,空出時間調試身心,瑜伽、聽音樂、做運動,方式可因人而異,陶冶情操,不要長期讓精神和身體處于緊張和勞累狀態。當同車人發現司機情緒不佳時,應該做一個客觀的鏡照,反映客觀路況,不要再對司機發泄主觀情緒。副駕駛也不該瞎指揮、瞎抱怨,用負面話語影響司機的情緒。
另外,有專家建議,開車出門前應盡量安排充裕時間,規劃路線,錯峰出行,這樣就不會因趕時間而產生焦慮情緒。對于即將到來的夏季,車內溫度降低一點,心理情緒會好一點。嚼口香糖對情緒也有很好的放松效果。而越是容易情緒化的人,越要學會換位思考。看到別人開車亂并線,可以理解成“他有急事,而不是故意挑釁”,或者把周圍的車都當做新手來對待,自己小心開車,心態更加寬容些。
防御性駕駛五要領
泉州高速交警稱,各種危險駕駛是路怒的重要外因之一。如果司機能進行防御性駕駛,準確預見其他司機、行人、不良氣候或路況引發的危險,并能及時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發生,可有效遏制路怒,減少事故發生。
2014年初,泉州高速交警編輯制作了時長11分鐘的《防御性駕駛技術》安全視頻,在全國引起轟動。單在騰訊視頻網站,播放次數已超過8000萬次。
防御性駕駛的核心內容包括以下五大要領。
預估風險:在道路上行駛時,司機每次都會面對各式各樣的風險和潛在危險,且往往只有幾秒鐘的時間進行評估,需要立即制定并執行行動方案來避免或降低風險。因此,駕駛人要有顧全大局的意識,做到不主動造成事故、不被動涉及事故。
放眼遠方:駕駛中,一般司機只有3~6秒的觀望距離,而超過90%的決定都是根據眼睛看到的情況而做出的。為了有足夠時間和空間避開危險源,行車過程中,司機需要搜索前方至少15秒范圍以外的交通狀況,變道和倒車的時候要確保視野開闊。
顧全大局:司機無論在何時何處駕車,都應當清楚地了解車周邊360°空間的狀況,以及車在整個道路交通系統中所處的位置,同時為了能及時發現潛在危險,還要保持不間斷、有序地進行視覺搜索,有意識地避免被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
具體操作上,要掃描前方—左車窗—左側視鏡—儀表盤—后視鏡—右車窗—右側視鏡,再回到前方,每隔5至8秒鐘,就依此順序再循環掃描一次。當然,也要避免發呆凝視和專注凝視,避免緊盯同一目標超過2秒。避免景物分心(風景、美女、車禍),車內分心(小孩、音樂、手機忽然響起),身體分心(肩背痛、饑餓、尿急),精神分心(斗氣、想家、琢磨某事)。
留有余地:與周圍車輛保持足夠安全距離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讓駕駛人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采取應對措施。一般情況下,從發現危險到大腦作出反應再到踩剎車踏板,大概需要2秒。同時,受車輛自身速度、重量、輪胎抓力、制動性能等影響,車在制動后,還會向前滑行一段時間,可以采用“3秒鐘”法則判斷前車和后車距離。
跟前車行進時,當前車駛過路邊某一固定的參照物,可以開始讀秒,若3秒數完,自己所駕車未到達該參照物體,說明跟車距離安全;反之說明兩車的間距不夠安全。在高速公路上行車,這一間隔應延長至4秒;遇到雨天路滑等惡劣天氣時,應預留5~6秒。
引人注意:在應對可能發生的危險時,讓別人注意你,與你看見別人同樣重要。司機需要及時清晰地發出信號,向他人正確傳遞意圖,并等待回應,否則不要貿然前進。按喇叭、開轉向燈、閃大燈、開霧燈、夜間行車開示廓燈、做手勢等,都可以向他人發出信號。
但要注意,按喇叭時,短促鳴笛即可,長時間鳴笛會讓人耳朵不適而變得急躁不安。發出光源信號時,要稍作等待,因為對方不一定能理解你發出的信號,有時還會誤解。因此,發出信號后,要看看對方接下來的動作再做行動。(海都記者 陳邵珣 楊江參 花蕾 喻蘭 夏鵬程 部分內容綜合自新華社、都市快報、成都商報、澎湃新聞等 編輯 劉榮寅 蔡偉藝視覺 葉炎平 龔長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