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兩端 這么近那么遠
對于手機和網絡的依賴,現在的科學界并沒有像藥物依賴一樣有比較公認的界定。手機成癮,不像酒精毒品等依賴物質的藥物成癮,確切地說,它是一種軟癮(soft addiction)——強迫性的習慣、行為或回復性的情緒。看似無關痛癢,實具誘惑,不斷使人沉迷其中。
國內零點調查公司公布了一組調查數據,包括各年齡段的PC互聯網與手機互聯網的使用時間、主要參與的活動等。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人們“無手機忍耐極限”是3小時(注:3小時說的是清醒狀態)。
以下調查數據找一找,是否有你自己在里面。
像駕馭欲望一樣
駕馭手機
中國去年銷售了2億部智能手機,中國手機用戶正在追求更大、更快、更智能的手機,他們甚至愿意為此多付出一倍的價格。有消息說,明年4G的用戶量將是個驚人的數字。即便發展速度慢于中國,國外的情況也并未好到哪里去。《英國每日電訊》援引babies網站的一項調查說,他們發現為數不少英國的父母們,居然會讓這些不到1歲嬰兒每天玩4個小時iPad。
廈門大學人口研究所研究生導師鄭啟五認為,手機大大方便生活,我們在坐車的空隙時間,可以用手機獲取很多信息,這是移動互聯網帶來的長處,必然也有短處。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助理教授陳經超覺得,“手機在不斷滿足人們不同需求和欲望時,就會將人的時間和注意力碎裂化,導致生活更加破碎化。當注意力被切碎,很多意外事故和矛盾就會隨之發生。但矛盾重點不在于手機本身,而在于人如何使用它。不想被手機綁架,首先要對自身有正確的認知,明確自己需要從手機或者網絡上獲取什么,然后把握合理的程度。”
鄭啟五覺得,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理智會更多地感受和思考,排斥和厭倦手機閱讀里的一些垃圾。在互聯網時代里,如何調控好心態,更理智去駕馭手機移動終端這匹野馬,跟對欲望的駕馭是一樣,關鍵還是靠個人去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