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女的來電 爺爺抗戰也精彩
葉金鳳(右)的愿望就是為爺爺留下白紙黑字的記憶
“我的爺爺今年93歲了,也是一個抗戰老兵,從小就給我們講他的戰斗故事,但從來沒有媒體采訪報道。其實,他很想讓更多人知道這段歷史,能請你們幫忙報道嗎?”
和鄭秀枝為父圓夢而四處奔走不同,80后的南安女子葉金鳳,直接撥打海都熱線通95060求助,她也想為爺爺葉燕柴圓夢,“我最怕爺爺去世后,沒有留下白紙黑字的記憶”。
葉燕柴在南安市金淘鎮深垵村是一個傳奇人物:不幸被抓了壯丁,卻幸運地從抗日戰場活了下來,還參加了解放戰爭,前后打了10年仗,回家后過上了安穩的農家生活,如今兒孫滿堂繞膝下。
幾乎每個到過他家的人,都知道他小腿上有一塊槍疤,那是抗戰留給他整整的記憶,也是孫女心中難以撫平的痛。
孫女有個多年的愿望
葉燕柴是土生土長的泉州本地人,除了1941年被抓壯丁到1950年退伍返鄉的十年,他都住在南安市金淘鎮深垵村家中。
海都記者接到葉金鳳的電話后,應邀趕到了南安市金淘鎮。在海都記者眼前的葉燕柴,聽力已經嚴重退化,口齒非常不清晰,只有家人能聽得懂。而最令人驚奇的莫過于他一頭烏黑的頭發,很難想象那樣的黑發會出現在一個93歲的老人身上。
“農村人哪有什么養生秘訣!如果要說有,就是堅持每天睡前一定要用熱水泡腳,因為他的小腿中過彈,年紀稍大,沒泡腳會睡不著覺!”葉金鳳對爺爺的生活習慣了如指掌。
作為家中的長孫女,葉金鳳從小就跟爺爺很親,聽著他的故事長大,小時候純粹只是一種樂趣。長大后,尤其是近年來,葉金鳳開始留意媒體上出現的抗戰老兵報道,她也發現爺爺的變化,“他在電視上看到老兵的報道后情緒會很激動,一定會抓住人講個不停”。她也明白了,爺爺這是想要講述他自己的抗戰故事。
今年6月,在晉江一家藥店上班的葉金鳳,看到了本報《口述歷史》的報道《96歲抗戰老兵回憶軍旅生活:槍疤是我的勛章》,她覺得自己多年的愿望有了實現的可能。“太像了,他們的經歷太像了!我爺爺的小腿,也被日本人的槍打穿過,也是從戰場上的尸體堆里爬出來的”。
“這段歷史,怎能就此遺忘?看到了海都報的報道,我覺得自己很幸運。”
聽爺爺講抗戰故事長大
在省道307的南安市金淘鎮段,可以看到一塊“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的指路牌,沿著水泥路前行,就可以抵達深垵村了,再走一小段就是博物館所在的占石村。
因為出了華僑將軍葉飛,這是一個充滿紅色記憶的地方。只不過,葉燕柴的抗戰史,是從被抓壯丁開始的,“那一年我18歲,只知道大部隊是75師。”他兩眼放光,用一只手比劃著5,用兩只手比劃著8,生怕別人聽不明白。
這讓葉金鳳兩眼發酸,“過了90歲,爺爺的身體一年不如一年,思維和記憶也開始碎片化”。因為年輕的時候當過兵,又經過艱苦的環境,從戰場上活下來,回老家種田,身體反而特別好,90歲生日前一天還下地干活。直到60歲才當了爺爺,葉燕柴并沒有重男輕女,等到葉金鳳會走路時,到哪他都帶著長孫女,上山下地,講各種故事。
很多故事,葉金鳳回憶起來,仿若昨日。“最經常就是在拐過山灣,或走過山溝,他會突然用手指著幾個方向,很大聲地說,鬼子就是從那沖過來的!邊沖邊打槍!”
她說,因為年幼,并沒有覺得多可怕,聽的次數多了,反倒配合發出“突突突”的聲音;長大了一些,才知道是中了埋伏,“跑得快或躲得快,就能活,因為槍都比日本鬼子的差,還沒子彈”。
爺爺的槍疤成了她的痛
采訪葉燕柴,是很費勁的一件事,必須得吼出來,他才能聽到,卻還不一定能明白記者問什么。一切還得靠知根知底的葉金鳳,她撩起爺爺左腿的褲管,摸著腿肚子上的疤痕,另一手的食指和拇指扮槍,在眼前一晃,他就知道了,“打日本鬼子!”
打開的記憶,用含混不清的語言,滔滔不絕地講了五六分鐘,“湖南”“死人”“飛機”“機槍”“流血”等閩南語一直重復,最后豎起右手食指,口中喃喃自語“一個、一個……”
葉金鳳知道,爺爺講的是如何中彈:1943年跟大部隊到了湖南,參加了一場大戰,最后一次沖鋒,全團還有500多人,敵人的飛機和機槍狂轟濫炸、掃射后,他從戰友的尸體堆中一抬頭,只發現他的班長,不過很快被發現了,機槍又掃射過來,再看到班長被打中頭部,他感覺腿熱了一下,就昏過去,半夜醒來發現自己是唯一存活的。
這個故事,其實以前葉燕柴也講過。“小的時候,聽著很害怕,后來我還上網查了。”葉金鳳認為,這一場大戰應該就是常德會戰,也去問過爺爺,但他只記得是在湖南,整個部隊是100軍,其他已經想不起來了。不過,她更心疼的是爺爺的腿,因為當時條件太差,是逃出幾十公里后,當地人用土藥包扎,也就留下病根。人老了之后,天氣一變,就會隱隱作痛,“我就給他按摩,燒水泡腳,他給我講故事。”
葉金鳳出生在和平年代,因為爺爺的抗戰,對戰爭異常痛恨。“如果不是這場侵略戰爭,我爺爺當年就不用被抓壯丁,耳朵就不會被炮彈給震聾了,腿也不會被槍打穿了!”她說,這是一輩子都無法忘記的。
葉燕柴還記得,他去過南京,在機場接受了日軍的投降,“那個地方是江蘇管的,我們部隊去繳了日本鬼子的槍!都是好槍啊!還有很多子彈!以前有多少人被日本鬼子用這種槍打死?結果,日本鬼子只穿了一層衣服,就被放走了!”他憤憤不平,至今無法理解。
葉金鳳回憶,大概20年前,家里經濟條件好了些,就買了一臺14英寸的小電視,老人最愛看的就是戰爭片,連續劇和電影都很喜歡,非常準時,甚至飯都忘了吃,而且非常入戲,“看到沖鋒的場面,他會很緊張,整個人繃直了,往電視機湊,嘴里喊‘快跑!快跑!’嚇人一跳!”
老人家很喜歡看的情節,就是打敗日本鬼子,但從電視里回過神來,大多時候又都在搖頭,“不是這樣的!鬼子很兇殘,很難打,你們不能忘了!”葉金鳳寬慰說,電視里都是演的,不是真的。
采訪結束時,葉燕柴站了起來,顫顫巍巍地敬了一個禮,一旁的葉金鳳,早已經止不住掉下了眼淚。